日常·偶思·杂记(2)
(2023-03-17 23:53:15)
标签:
随想随记日常生活 |
分类: 随笔 |
有回应还是很开心的
最早写东西,还是羞于见人的,就是觉得不会写、写的不好,当做是日记也就是给自己看,所以在博客上发,没有什么人看,也没有熟人看,自己也就是自得其乐罢了,后来一些同学知道了,会去博客看看,也就是看看,在博客和现在的公众号一样,基本没有什么留评的,一两条已经很开心。
写的时间长了,有时候跟同学或朋友见面,还是会听到“我经常看你写的博客”,或者你写的挺好的,平时都有想过的,我到医院陪老爸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打电话给我,说看博客才知道我到了广州在医院。
写东西,有时候是有一些不便明言的,有一些言下之意还是希望看的人能够看出来,反馈不会即时,但还是能听到,在听到别人像是续说我的言下之意的时候,我还是很高兴的。
在“写”上,我自认为没有什么进步,但时不时的,偶尔的会看到“就喜欢看这些絮絮叨叨”,或者是“特别喜欢这种把细细碎碎的生活和心里话随意的编织”,还有人说每天睡前听你絮叨都成了习惯,我还是非常开心的。我以我的方式表达,这一点应该也是改不了了。
监守自盗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号主说他去银行办一个银行卡,办完之后,银行职员说有一个表要填一下,让他签个名写个日期就行了,他说他开始以为是跟办卡有关的文件,正准备签呢,突然看到“理财”字样,细看之下,原来是承诺银行代为理财之类的,他说怎么能这样呢,这是我年轻看懂了,要是一个老人家来,迷迷糊糊的签了,人家本来是放在你这里的存款是不是就变成你们的什么理财产品了。号主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这让我想起去年邻居孙阿姨的存款在银行被掉包的事情。长话短说,就是孙阿姨的定期存款在还没有到期的情况下,被银行给转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存款,这样的操作,是在孙阿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做的,目的是为了银行职员要提高自己的绩效。
孙阿姨从银行回来一直心存疑惑,几天没有睡着觉,跟我叨咕了几次,我说银行都是双人操作,不可能搞鬼的,你是不是没问清楚,孙阿姨说问了,柜员不回答,她就是觉得这里有猫腻,后来孙阿姨的女儿回来,把所有的单据拿出来一笔一笔的核对,查出确实是银行违规操作,银行也初步承认有错,此事最后的结局还在落实之中。
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份工作,就是在银行工作,我知道银行里这样违规操作是不能容忍的事情,一旦发现那是职员主管以及领导都要连带承担责任的,这且不说,只说这违规操作,分明就是知法犯法,监守自盗嘛,太可恶了!
盎然
盎然,这个词,第一次接触应该就是春意盎然,而春意盎然这个词是让我一见钟情的,一直以为盎然就只能和春意在一起,直到看三毛的作品,三毛说到了一个古意盎然的小镇上,原来古意也可以和盎然相结合,古意盎然,真让人喜欢。
盎然一词的词义是:“洋溢,充满,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后来,就看到更多的和盎然结缘的词了,比如:生机盎然、趣味盎然、兴味盎然、绿意盎然、意兴盎然、诗意盎然。
我在我的小院儿里之所以会想到“盎然”这个词,完全是因为那些猫咪,它们各种的玩耍,以及与你的互动,让我想到:这可真是:趣意盎然啊。
好久不见,甚为想念
冬至之前是白天在外面玩,中午回来睡一觉,下午又出去,傍晚回来,然后在屋子里过夜,最近不知怎么的,中午不回来了,傍晚回来后,给她通身的擦一遍,干干净净的不是沙发就是椅子上趴着,还找着我挨着我,还喵喵的叫两声,我说是不是好久不见,甚为想念啊。
这句话是脱口而出的,一看到冬至那个样子就会把这句话说出来,说完了我自己也觉得好笑。这句“好久不见甚为想念”,是我们二十几岁年纪时的那个年代里人们写信常用的开头语,有那么一段时间,可能有很多不得不写信的人都会把信写的很“规范”,开头说的话都差不多,最后,肯定还会来一句“此致,敬礼”。
其实那个年代的人,是不大说“肉麻”的话的,当面不说,写信也不会说(当然不是全部的人都不说),像“想念”这样的词也是贴近“肉麻”的,但成了“套话”之后,就不肉麻了,套话嘛,大家都这么说嘛,所以,所谓的“甚为想念”,未必是真的想念,更别说“甚为”了。
那个年代,真的有很多很可笑的事情,学生写文章,开头都有一个固定模式,一般是用语录或者伟人诗词开头,比如用“东风吹战鼓擂”开头,比如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开头,写信就用“某某某你好,好久不见甚为想念”开头。
那时,没有什么创新一说,也没人敢标新立异。在阅读方面,能看到的就是固定的一两种报纸杂志以及有限的一些小说,除此之外很难看到个人化的写作,能算作个人化写作的大概就是《雷锋日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