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收获
(2023-01-18 23:40:48)
标签:
网络日常生活 |
分类: 随笔 |
昨天整理的文字聊天,明明看了之后说:微信最初就是一个聊天软件,朋友圈好像只是它的一个附带的功能。始料未及的是,后来朋友圈成为真正的朋友们交流的圈子。很喜欢朋友圈这种聊天,很随意,不受时间限制。一个朋友发了朋友圈,互相加了好友的都能看见互相说了啥,都能接上话。甚至户主不在家也能畅聊,或把户主晾在一边。这种感觉真好,让我们享受到“谈笑有鸿儒”的雅趣。朋友圈还是微商做生意的一个重要阵地。这些都是开发者始料未及的吧?!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互联网上的一些功能的,从接触网络之后,就一直被网在里面了。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作家余华说“李建是一个可以作为榜样的人”,他说李建认真做事,一直使用那种老式的诺基亚手机。我想这也是一种选择吧,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确是会牵扯很多注意力,占用很多时间,像我这种“无事”之人,自然也都是旁骛。
我觉得“互联”的好,主要的一个还是它的资讯发达,能够看到和了解到的东西很多,不像过去,什么都得到书上找,有时候不知道是哪本书,有时候知道是哪本书,却也是很难一下子就找到你要的答案。
比如说,通过网上的浏览,能够看到大量的文章,就拿这两三年来说,各种纷争,也让你根据你所知道的来分析来确认,脑子动起来了,若在过去,恐怕只能看到报纸上统一口径的东西,似乎只有执行和相信,而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在若干年后或若若干年后被证实是真的,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各种阅读浏览中还能接触到各种的知识,就这两三年,就接触到了很多早就存在自己却一直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塔西佗陷阱,比如黑天鹅效应,比如幸存者偏差。过去的我只喜欢看小说,有一些文集买回来了也很难全本看完,如今在网上的阅读就不一样,虽然是有选择的读,跟过去比也可以说是看了大量的文章了。
有的公众号关注之后,会一直跟读,不得不说在公众号里真的能读到很多好文章,尤其是针对时事分析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看到不同观点的文章,也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去分析。
今天看到“海边的西塞罗”的文章,《“公知”,你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在前段时间里很多人对“公知”赋予污名,把“公知”给弄成了一个负面形象之后,我看到的一篇我觉得写的很好的文章。
这个公众号的文章我也经常看,说到互联这个话题,我就想说一下平时经常想的,如果不是有互联网,同一个人写的文章,我们平时怎么能这么轻易和频繁的看到呢,若等他集结出书,可能有一些事你会觉得看到的太晚了,虽然也会有收获。
是,我觉得我在网络上还是有收获的,这些收获在每日的阅读里,似乎也不费什么劲,似乎也没有刻意,对于一个无事在身的人,生活也有了更多可充实的东西,能这样也是满足的,其实科技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变,并变得更好,人,也变的更好,才对。
微信朋友圈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平台,朋友们各种的原创和转发,正是把一些你接触不到或可能会错过的东西牵扯过来,你通过这个线索可能又接触到了另一个与其相关的点或面,你认为好的东西你也做一个推送,你推送出去的东西又被接力的推下去,你接收到的和你推送出去的,就是一张网,或者说都是在一个网络里游弋,只要用心了,一定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