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我们聊聊天

(2022-12-10 22:11:21)
标签:

沟通

倾听

生活

分类: 随笔

一直以来,我喜欢记记日记,写写随笔,这都是因为觉得写下了才能放下,还有就是觉得不吐不快,说起来,虽然有的时候是一件事想了很久才去写它,有的时候是突发灵感,立即动笔的,但大多是写了就写了,还是会很快就忘记自己都说了啥。

最怕的是有人说起你那天写了啥啥的,我会一下子大脑短路,完全想不起来,还有就是我之所写,只能说是一己之见,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可能有的人认同有的人不认同,这个是很正常的,只是如果,我考虑不周,叙述过程中因失之偏颇,可能会让有的朋友对照之下觉得是不是自己被“攻击”了,这里是借用攻击一词,我的文字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所谓被攻击,我的大概意思是,我写的文在有的朋友看来我文中认为不好的那种行为是不是一种误判,并且把自己也给否定了。其实,怎么说呢,写东西,首先是自己对某事有一种看法,写也就是要把这个看法表述一下,这是很个人的,真的说的就不一定全对。

前天,我看了明明的关于“倾听者的随感”,很有感触,就决定也说说这个话题,因为前天我也正遭遇了这样的事,前天的文一开始我说的就是这个事,只是我是不善于讲事情,写着写着觉得别扭,就给删掉了,之后写的就是感觉和议论,没有事例,所以用了明明的原文作为事例的补充,我的议论针对的也就是这一类的不懂倾听的现象。

还有就是我写的时候,心里是有具体形象的,一是当天碰到的类似的事,另外是前些年来往比较多的一个同学给我的困扰,她就是那种太自以为是太喜欢打断别人,在你的话刚要出现转折的时候就打断了并发一番宏论,而你的转折其实也是这样的,她不是打断你就是抢你的话,这让你兴趣索然,后来不得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不再说话了。

就是因为这些吧,对明明说的随感有认同感,就写了那篇《交流沟通重在听》,在公众号发布之后,我转到朋友圈,一个好友留言说:因此,我也很怕在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别人以为我在对此“评价”“评判”之类,其实我是习惯了“看图说话”,把自己对一些图片或文字的感受说一说,这是否也能算一种“交流”?我回复她说“当然是交流,也是回应”。

我的公号文看的人不多,自然留言的也少,几乎没有,虽然我也知道我写的太平淡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吸引不了眼球,但有留言还是很高兴的,平时发朋友圈的三言两语,有个点评,也是高兴的,毕竟这就是有交流有回应。

跟好友说了这句话之后,我又想了一下,我看朋友这样说会不因为我文中所说让她以为我把交流对话中的插话或者打断都一概的归结为不善倾听呢,我又回复了一条,我说:“如果是在听完之后做出评价,没有什么不合适,可能是观点的不同,但起码是听完了,不是断章取义和误判。”

其实,在二人或几人一起聊天的时候,难免有插一句话或者善意的打断一下的,也会有七嘴八舌一起说的,还有看法不同争辩起来的,这都很正常,不是说理不辩不清吗。我上一篇文所说其实是针对那种断章取义,不让人把话说完,又贸然的或者是自以为是的给人贴标签的,这种爱抢话总是无礼地打断别人的人,往往会误判,甚至以狭隘之心去度他人之意,这种人很容易让人反感。

今天说的这些,算是上一篇的补充吧,也是闲聊。虽然朋友圈发不发都可,虽然留言有没有都行,但是对朋友,我还是很在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