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2022-11-17 23:27:49)
标签:
风俗习惯生活 |
分类: 随笔 |
风俗和习惯为什么搁一块儿呢,我来查一下,百度百科上说: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作用: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百度)
这个解释主要是说风俗,或者是风和俗,但并没有直接说习惯,是不是风和俗或者风俗,贯穿了一个时代或几个时代,被人们所认同和遵循之后,就成了习惯。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词叫:公序良俗,那么什么是公序良俗呢?在知乎上看到这个解释:
“公序良俗”,或解做“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是近代民法核心原则之一,亦是对民事领域意识自制的一种限制,在现行法律中见于《民法总则》第八条、第十条,法律原文是: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使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从民法总则第十条可以看出,其实,习惯和风俗不是一回事,那么风俗习惯的意思是:由遵循一种风俗而养成的习惯吗,我们常说的要尊重某某地方的风俗习惯,其实也就是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当地人的习惯。
由风俗而为习惯,如果是良俗自然好,由遵守良俗而养成的习惯应该也就是好的。但我们不也常说,你这是坏习惯,不好,要改,那就是说习惯只是一个中性词,习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所谓习惯的好坏,有时候也不好界定,你眼中的坏未必就真的是坏,他觉得好的也未必就是真的好,所以,就有公序和良俗作为标尺摆在那了,甚至还可以用法律来界定。
过去了的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在与病毒做斗争,都希望快快清零快快回复正常,在看似一些措施越来越加码的情况下,有了转折的迹象,这本是一种曙光在即的表现,可这又让有的人不习惯了,比如,我看到的两个帖子:
一个是:“公交车上,听到一个大妈焦急地愁眉苦脸地说:听说明年不做盒酸了,像美国一样,让老百姓自生自灭,不管了?唉!这可咋办啊? ”
另一个是:“奶奶说当年取消裹脚布的时候,一堆妇女哭了半天诸如天塌了。”
还看到有人转张鸣的话:“相信鸡蛋是树上结的人,就算你拎来一只母鸡,现场给他下个蛋,也是没用。”
我是担心,一些非常规的、超常规的事情会变成一种风俗,而这个有悖常理人伦的风俗又成为一些人甚至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也许,最后大家都习惯性的说“鸡蛋是树上长的”。最后,当然是希望我的担心是无稽的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