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不留(续篇)

(2022-09-10 23:51:44)
标签:

留存

舍弃

权衡

生活

分类: 随笔

   其实,这个留不留的问题,集中一点说是说上一辈的遗留物,后人还要不要留下来,宽泛一点的说,就是平常的生活里,家里要不要留置那么多“没有用”或用不上的东西。

   我目前已经开始往“狠心”这一点上靠了,之前我网购了一个微压锅,锅的大小深度都满合意的,但是,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个起关键作用的锅盖上的胶圈,就是煮油大的东西时,清洗起来太麻烦,所以,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把这个锅送人了,我实在不想强迫自己做“难做”和让自己纠结的事,眼不见为净。

   还有一个平底煎锅,是新的,一直放着用不上,那是女儿拿回来的,我已经有大小两个不同的煎锅了,想想,如果女儿以后真要用了,再买吧,就把这个也送人了,说实话,我一个人的厨房里就有不下十个锅,真用上的也就三两个。我有一个蒸帘儿,是刚成家的时候,跟妈妈要的,一直用到现在,真的是有用的东西总是用一直用,用不上的东西就会一直放着。

   昨天写的《留不留》,微友留言说:“如果我爸妈去了,我只会留下照片之类,我清理存物时处理纠结的原则是,如果以后还能买到,就可以扔掉,《飘》继集《斯佳丽》处理后又再次购买了。”

   到微友的这句话,我想起十几年前跟同事阿华下班走在路上聊起这个话题,同事阿华说她家里基本不保存那么多东西,我说有的东西是没用,可又不忍心扔掉,阿华说她的原则就是只要那样东西放了两年没有动过,她就扔掉。

   一个家庭在一个地方住的越久,家里的“废物”就会越多,你嫌它占着地方,却又舍不得扔掉,我跟小潘潘说起这样的情况时,小潘潘说别舍不得扔,也别觉得那是浪费,放你这里没用,在别人那可能就能用上呢,最重要的是让这个东西发挥作用,而不是闲置。

   这是我去她家住的那段时间她说的,那段时间,我也经常看到在她住的那个街区,周末就有人家在门前摆上小摊子,都是一些不再用的上的旧物,还有小孩子长大了不再玩的玩具,你路过了可以随意的来挑选,也许就有可用的。我还看到在一家门前的路边摆着两把小椅子,上边一个手写“免费”的牌子,就是谁要用就拿走。

   我看这两把椅子真挺好的,也很可心,我跟小潘潘说我们拿回来放在院子里不是挺好吗,小潘潘说我们院子里不是有椅子吗,用不上就不要拿,一定有人比我们更需要,给他们不是更好吗。小潘潘的话让我想了很多,也经常想起,我觉得我也包括我们很多人,可能就是没有这种理念,总是“贪多”,这个那个都往家里“划拉”,然后又用不上,被搁置,根本就是浪费了那个物件儿原本的功能。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一位先生收集了很多人家的家庭相册,还在旧货摊上收购了一些老照片,收集者说从这些照片上能过看到时代的印记,那个年代穿什么、发型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图片资料,你都想象不到。这篇文章让我很感慨,居住在城市里的每个家庭,应该都有相册吧,我自己就有很多本,我也曾想,有一个家庭相册收藏馆的话,我就捐出去,总比烧掉强。

   我在加州的一个同学说她公公婆婆去世几年了,那个家还是没有收拾完,她说她看到很多相片,她说她觉得那真的是很珍贵的图像记忆,如果随便“处理”了真的是很可惜,她用扫描仪留存了一些。对了,这也是保留的一种方式。

   人们常说的过简约生活,尽量简简单单,但我们又总是希望方便,东西多了,可能就更方便一些,加上我们还有基因里的“富足”的需要,所以才会囤积东西,以前物质匮乏的时候,我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妙招来应对生活,现在则最好是伸手就来,用过就算。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较上一代人好一些了,追求的大多是物质享受,上一代人往往存了更多没用的东西,比如塑料袋纸箱空瓶子这一类的。那收拾起来就真的是“清垃圾”了。

   说着说着,好像有点跑偏,留不留的也是个人观点吧。今天是中秋节了,由古到今,多少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流传下来,能够留下历史记录的,除了一些文物还有就是文字了吧,所以,多记录也是一种留存吧。

   读和唱了一千多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会为我们所保留,并传下去。愿文字能更多的记录时代和包容更多。祝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不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