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与我认为都差不多,就是在一件事面前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或者判断,自家的事,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有时候,这个“我以为”都会不准确不靠谱,有时候还超出想象让你觉得“意外”,最近又在琢磨这个“我以为”,想到所谓“我以为”,只不过是以你自己的认知为基础的,你的知识有多少,你的认识能力在哪里,决定你能不能得出正确的“以为”。
在大事上就更难说了,小小老百姓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对世事也就是一个看吧,世界还是国家在各方面发生变化还是有了什么重大的变革,看了听了知道了,就必然会有看法或想法,关系到民生关系到自身的,当然就会更加的关注。
年初的时候,网络上传开了的“小花梅”事件,开始有各种信息出来,有人在寻根探源,官方也给出了五份公告,那时,我就以为,这是一个拐点,正好因此而更严厉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罪行,但是“我以为”什么是没有用的,而且好像以为的还不对。
这就跟那句“那是你”连上了,在家里,有时候我对一件事发表看法,比如我说这个事发生了,我们不是应该一起齐心协力来解决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嘛,我觉得应该这样才对,会被一句“那是你觉得”
给否决掉,或者一句“那是你”而被搁置和不了了之。
所以我觉得我“以为”的好像总是不对,被人说一句“那是你”,似乎就被另类了,跟说事的人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突然就变得孤独了。
经常被他人否决掉的“我以为”,或者经常被人说“那是你”,就说明你在这个圈子里可能是“异见者”或者“与众不同”,往轻里说也是“你想多了”,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就会被认为是“想多了”。
“想多了”,可能能让你周到一些,但也会很累,想多了,可能就会更多的去了解,或者更严于律己一些,想多了,可能可以达到未雨绸缪的理想效果,但是如果你想多了的是与你所在的圈子格格不入的,那么你就可能被逐出这个圈子了。
好吧,今天我说的这些,纯粹是“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感觉,说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这三个词老是梗在那里,还是把它写出来,看了这些的你千万别想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