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到介入
(2022-06-11 00:26:16)
标签:
猫咪关注介入生活 |
分类: 随笔 |
眼看着搬回惠州就整整四年了,对猫咪的管理也渐渐的从旁观转为了更多的介入和干预。我们所住的这块儿由于地理的原因,有老鼠,还很多,而且一直有,所以,从建了房子搬进来住之后,就开始养猫,很多人家都养猫。
毕竟是挨着山,有很大的活动空间,猫儿们自由的很,上山爬树,起哄打架,怎么玩都行,当然,它们也抓老鼠。只是,不知怎么的就开始有“无主”的猫了,习惯性的我们都叫这些猫为“野猫”。
我在深圳上班,节假日或休假了回来,就每天帮妈妈喂猫,最早的时候,猫也不多,后来大猫生小猫,渐渐的多起来,妈妈也知道哪些是自家养的,哪些是来蹭饭的野猫,妈妈一一告诉我,所以我也是知道的。
到我搬回来的时候,家里喂起来的猫,就是大花小花和大白了,然后大白和大花又生了一些小猫,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猫的生长情况都不同,春夏季节猫生病死亡的现象也比较多。
就算是自家喂的猫,它们也都带着野性,一般情况下都是摸不得抓不到的,一直以来我们也都是只管喂食由得它们来去自由和自生自灭的。直到我搬回来住,才开始渐渐的改变了这种只管喂饱的喂猫模式。
我们回来差不多一年的时候,家里的那三只猫也都先后的“没”了,大白是完全不能接近,小花和大花都经过抢救和治疗,但终是不治。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了对猫的干预,开头和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我女儿,她虽是从小就喜欢猫,但也都是和猫玩的那种喜欢,也不知从哪天开始,她对猫的科学喂养以及科学管理的各种知识突飞猛进的增长起来。
在家的时候她就上手了,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选什么样的猫粮,怎么观察猫咪是不是不舒服了还是有病了,能带去医院的就带去,不能带去的就想方设法的把药让它们吃下去。
当然,打疫苗和做绝育那也是必须的。女儿回深圳上班之后,还经常打电话来问猫的情况,遇到什么事我也问她,所以,对猫的救治也都比较及时,女儿给猫做了档案,常来的和不常来的都有记录,小猫大概什么时候出生,到什么时候该打疫苗了,都心中有数,只是看能不能抓到而已。
去年还是前年,有三只猫先后得了同一种病,流口水,像是口腔出了问题,最先出问题的是奶黄包,回来了,看着粮闻一闻张不开嘴,吃不了,扭头又走,想抓它它跑的更快,几天后再看到已是消瘦不堪,后来就不见了,接着是年糕,同样的症状,因为还是幼猫又不是太抗拒人,抓了三次算是抓到了,送到医院,治好了,打了疫苗做了绝育,现在是体型最大的一只猫。第三只就是元宵,也是相同的症状,但就是抓不到它,但看它还能进食,就在猫粮里加了药,吃了几天药,它竟然痊愈了。这三只猫,也是一个典型,能代表这一个群体的状况和我们干预的手段。
猫的繁殖太快,不做绝育后果堪忧,不断生育的猫身体也会极大的损耗,野外生长的猫的寿命都比较短,大概就是五六年到七八年,家养的宠物猫能活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所以打疫苗做绝育是控制种群和提高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这几年对猫已经不再只是喂和旁观了,带去看病治伤住院的的就有七八只,在家里给药的也有几只,打疫苗做绝育的包括带到深圳去的两只已经有20只了。然而,猫咪们也并不是就都在这不走的,现在每天喂的猫就没有冬天的时候多。
蓝眼睛的元宵好久没见回来了,警长不在家里呆着,但每天会回来两三次,如果我在前院它就到前院找我,然后跟我到后院吃粮,有时我在园子里,它也会到园子里去在我身边转悠,我看到它就说回家吃饭,它就跟着我回到院子里,警长还让我摸它,到底是从小就带起来的。
对于不亲人的“野猫”,抓捕真的是一件头疼的事,从做准备就开始紧张,每完成一次都觉得是干了一件大事,难弄的还会让人有虚脱的感觉。目前看来还是很有成效,没想到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了,现在除了大白生的三只小猫之外,就只有两只小公猫没有抓到了。
女儿总是跟我说,能抓到就抓,打疫苗做绝育,对猫们好对我们也好,种群泛滥的话,就管不过来了,且不打疫苗,容易生病,生了病治疗的费用更大,病了不管,心里又难受。想来也是,既然它们在这,我也在这,那就照顾着点,它们看着老鼠别来祸祸,我管着它们的吃饱吃好。大概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