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原始意象
(2022-04-30 23:20:04)
标签:
吃饭满足生活 |
分类: 随笔 |
2020年初疫情刚起的时候,我住的这块也实行封控管理,那时,统一买菜,可以按清单采购,那几个月,是有需要囤粮囤菜的必要,为这个“囤”与“不囤”,同学朋友中还各抒己见的聊过一阵儿呢。
那时我就想我倒是懒得天天买菜,一般是出门一次买几天的,这样集体采购为了省事,也是一次多买点,反正有冰箱嘛。最近,看到上海的一些“抢”菜的情形,我又觉得这个“囤”还是真的很有必要,只是,就怕被封的时间太长,想囤却没有那么大的囤。
由此我又想到我父母在的时候,两个老人两个大冰箱,总是装的满满的,我经常说这么多东西,什么时候能吃完,我爸我妈总是会说不多,而冰箱一旦有空出来的位置,他们就好像觉得东西不多了,就开始张罗要买了,现在想来,这也是因为他们曾经吃不饱又有很长一段物质短缺的经历,所以,只有看着冰箱满满的心里才踏实吧,即使早就丰衣足食了。
这两年多的时间,我觉得我的饮食也有了一些改变,一是更固定的独居生活,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一日三餐也比较简单,二是,改变了一些过往的矫情,比如,以前吃饭,一天的两顿饭肯定不能吃同一种菜,就算只拿中餐来说,也不可能连着两三天都吃同一种菜。
现在则不然,这种改变也是有原因的,有一次跟同学聊起一个人吃饭,同学说可以做连汤带水的炖菜,比如山药莲藕炖排骨,中午做,晚饭的也带出来了,我想也是,这样的菜做一人份吃一顿是不好做的,做多了就得吃两顿,吃两顿就吃两顿,有何不可呢,既有营养又省事了啊。
还有就是,同学和朋友知道我懒得做硬菜,就会做好了菜给我送来,比如自制的叉烧啊,焖的红烧肉啊,炖的鸡啊,都是有量的,一顿肯定吃不完,做熟的菜也不好放太久,所以,我就会连着吃两三天。
在吃饭这件事上的这些改变,我觉得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好在我现在是一点都不挑剔了,今天偶然想到,这样的饮食似乎有点回归了“原始”的状态,你想啊,原始人不就是“看天吃饭”吗,采摘不到什么的时候,就饿几天,食物丰富的时候就饱餐几顿,若是狩猎到大型猎物,那不就是欢天喜地的大吃几天吗。
那天懒得做饭,说煮几个饺子吃吧,烧上水下了十二个饺子,煮熟盛到碗里,突然就觉得好像不太够吃,且什么别的都没做,比如炒个小菜或拍个黄瓜什么的,中午这餐我一般都是比较丰富一些的。
还是懒得弄,就只吃了这十二个饺子,吃完觉得也行,但是没有平时那种“饱饱”的感觉,如此一来我又想,原来的“满足”也可能就是指吃的饱饱的感觉吧,把肚子吃饱了装满了,才心满意足呢。
这个感觉我以前也有过,所以我说饭菜做的好,吃起来就会有满足感,而一顿饭没吃好,会很失落还会导致心情不愉快。哪怕是原始状态下的吃法,那也是有啊。
即使是21世纪,即使是国际大都会,都还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比如食品突然就衔接不上了,一棵菜要分几顿吃,或者一连几天都只吃一种食品,如此这般,人们再有一点什么风吹草动,肯定就是赶紧囤粮囤菜啊,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
我爸妈的那种囤货,跟他们人生早期的遭遇有关,那些久远的经历已深植于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主动,大概,也有原始基因的潜移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