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在惠州生活,但是对惠州的西湖景点并不完全知道,那时也还不兴旅游,知道的也就是一个笼统的西湖,平湖门,红棉水榭和九曲桥,后来到深圳去工作了,时常回惠州,也都是回家看父母,对西湖各个风景点的名称还是不能都知道。
后来有一次同学聚会,其中有一位并不熟悉的同学的同学,同学说这个同学可是一个惠州通,这个同学的同学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他说真不能把这么好的风景名称都给抹掉了,他甚至说到了在丰山那边还有一个陈炯明墓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西湖是由五个湖组成的也是听这位同学说的。
当然,现在再想知道什么或者知道的更详细一些,上网查一下,基本都能找到答案,实在是很方便的。我内退之后经常回家,看着惠州的发展和变化,也能感觉到惠州的城市建设很注意保护城市里的山山水水,让这一座城郁郁葱葱,生态宜人。
内退之后常回来和后来干脆搬迁回来,就生活在这里了,家的附近就是西湖,就是宝塔,还有丰湖书院,每每到家之前路过书院门口,每每在家里一抬头就看到宝塔,有时候我就会想,这就是住在景区呢。
陈公堤是我经常走的一条湖上之路,小时候几乎不知道它,即使走过也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它是路还是堤,那时肯定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看,走了几次之后,才注意到路口有一块刻字的石头,上面写了陈公堤的来历。
1060年北宋时期,时任惠州知州的陈偁【chng】,得知惠州境内有一个大湖泊干涸已久,但民众仍要交纳鱼税,负担确实很重。于是,他主持开凿丰湖,恢复渔业生产。并于城西筑北堤200余丈,使之成广袤十里丰湖(即西湖),湖水不但灌溉农田百顷,还可养殖苇藕蒲鱼。惠州百姓十分感激陈偁为惠州百姓所做的贡献,把这条堤称作“陈公堤”。陈公堤上的小桥叫做“明圣桥”,不知是当年起的还是后来起的。
因为离家近,因为经常走,又发现陈公堤上有那么多鱼木树,开起花来还那么好看,就愈发的喜欢从这里走来走去的了,陈公堤上的鱼木凤凰木和木棉树也是会落光叶子的,那些亲水的相思树也是仪态万方的,各种树按照各自的季节开花,就让陈公堤随着季节有了变化,陈公堤两面临水,湖面上有鹭鸟飞翔,宝塔遥遥相对,水边还有亭台楼阁,从这里走过,眼睛几乎是不够用的。
这段时间,路两边火红的簕杜鹃开的正旺,远远的看过去,陈公堤成了一条红色的飘带浮在水上,在堤上走着,路边是红红的簕杜鹃,树上又满是浅淡素雅的花儿,那些新长出的树叶绿的可爱,相思树也在开花,黄黄的小绒球挂在树枝上,阳光下也很亮眼,四月天,会不会是陈公堤最美的时候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