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读书与写作

标签:
明明作品文学生活 |
分类: 随笔 |
现在的写都在朋友圈里展示了,微头条也“打”了进去,看客更多了,微头条的微收入,就跟开玩笑似的,明明在意的还是“有”,也就笑纳了。段子也好,回忆文章也罢,都是划过脑际和存在脑海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自有其意义,写的看的,都是有收获的。
读书与写作
作者/明明
这篇文继续爆,阅读已经3.5万,电大同学刘刚哥说,人们这是多缺爱呀。我真没想这么多,越琢磨越对,那我继续撒狗粮。 感觉自己现在都成撒狗粮专业户了。
前天头条收益2.32,昨天头条收益1.18,还是那个爆款文继续在爆,展现15万,阅读已经达三万,有的读者被我们的相濡以沫的爱而感动。说实话,仅仅靠三言两语微头条能有这个收益很不容易,过去似乎只有文章才有过这个收益。可是一般来说,多么精彩的文章也没人看。我也就不发文章了。雪藏着,有一天留出书吧。
话说 :铺陈卷子
最近我都是白天读纸质书,晚上被窝里读电子书,纸质书虽然很好看,但是总觉得缺少一种味道。缺少什么味道,一时还搞不清楚。这会终于想起来了,缺一种“破旧”的味道。六七八十年代看的书多是转了多道手的“铺陈卷子”,它的容貌一般都是颜色泛黄、缺头少尾、缺角少页的,里面关于爱情的最精彩的部分还往往被人撕掉了,让人那个遗憾。原来“铺陈卷子”已经成为好看书的一个元素,成为读书人的一个情结。其实真拿到当年“铺陈卷子”还是会感到缺少什么。一是什么年龄看什么书。二是当年的审美趣味和当年的书匹配。三是当年可读的书也少,属于饥不择食,物以稀为贵。所以,纵然当年的“铺陈卷子”梦幻般重现,也是时过境迁、“书是人非”不匹配了。
创作杂谈:
写文似乎没有考虑过如何润笔,但是经常看到友们给我的留言是惜字如金、字字珠玑。想想,可能无意识间我在追求“无一废字”甚至是字字千钧、以一当十。因为友们的夸赞我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结果发现我文章中还是有很多废字废句。有好几个原因。原因之一是没有检查出来,没有仔细推敲。其二,是意识到了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就想叫别人看见一个意思的两个表达,不如此似乎不尽兴,也就是做不到“忍痛割爱”,这个其实是应该改掉的毛病。其三,怕别人不明白意思,多一个后缀就多一个明了。对读者来说,可能因为你保姆式的释解,反而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审美的必要的距离。水至清无鱼,以后还是要再严谨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