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说这个学习的条件的时候,标题一下子还拿不定应该怎么写,想说学习的背景,还是学习的环境,还是学习的氛围,最后想到学习的条件,似乎也不大合意,但又一想似乎也可,条件大概也包括了环境背景之类的吧。
其实,就是想说学习得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才能真的学到,这样看来,说条件也是可以的。就比如我想学习,没有书,没有人,怎么学跟谁学学啥呢,这就要讲个条件了,书本是条件,人群,或者说老师,师傅,他人,都是条件,有了这些条件你才能学习。
那又为啥要说学习呢,跟个小学生似的,其实还真就是,就算你已经是老人了,但在某些专业学科面前,你仍然是个小学生,或者连小学生都不如,说学习,也并不是说你老了还得去钻研一门什么高深的专科的学业,但是,你是不是得知道你是不懂的,你是不是得学的谦虚一点,别拿着外行话去评论人家内行的成果。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一直没有怎么出门,各种资讯也是每日的浏览,渐渐的就觉出自己好像又在不断的学习,并且说话时总会带出“学习”二字,并不是说以前就不学习或不提学习,实在是现在这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说学习,从疫情初期的逆行、驰援这些词语上,不仅仅是学习了词语表面的意思也学习了词语带出来的有时代意义的事件,一个人得一场病,就能知道很多原来不知道不懂的东西,一场传染病,更是能让我们学到过去不接触或不想知道的传染病的知识。
学习,是开放性的,你要打开胸襟你要放任思维,去接触、接收和接受一些从来不知道或一直一知半解的东西然后琢磨它,认识它,以致了解它懂得它,弄懂一件事虽不是太容易,但只要你还愿意去了解,就可以循序渐进。
过去,我们要知道一件什么事,比如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件什么事,都是翻书,就算是近年发生的一些事,因为隔了省隔了地区,可能都要好久我们才会知道,又或者之后,也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变成文字印在书上,我们才能看见。
因为有了互联网,这里权且就当这个网是真正开放的,让我们可以很及时很便捷的知道很多新闻事件,就比如疫情的发生,和疫情发生后连带出现的各种群情。因为疫情,有人写文说起一百多年前在东北发生的鼠疫,从而让人们了解到当初的情形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传染病传播方式以及想出并实施了有效的阻断办法的是我国的伍连德。
这两年,也真是各种的事情频频发生和出现,有的还很奇葩,也是因为有了网络,各种意见都公开的发表,在浏览的过程中,就得分析,没有这个能力的话,就要多看,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学习分辨,这就是我感觉到的总是在学习。
同时也让我感觉到的是,学习也要有环境或者说有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还有就是开放的心态,这些都是学习的条件,如果这些都不具备,或者你根本抛开时代背景,那么你也许就会失之偏颇。
不开放大环境,又怎么能让人学到东西呢,你说一个青蛙一直坐在井里,它能学到什么。汉朝时地处西南方的夜郎国,国土很小,还不及汉朝的一个县大,但它的国王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国土,所以他一直坚定的认为夜郎国的山是最高的山,夜郎国的河是最长的河,夜郎国自然也是最大的国,这就是夜郎自大的典故。
我们如果只听一种声音,只看一种图景,遇事总是立场先行,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学到先进的东西,我们也不会进步,更不要说接近世界文明了。如果只听一种声音,只看一种图景,遇事总是立场先行,那就不用学习了,也许还会越是学习越是倒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