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一篇“那些说滥了的话”,是有起因的,但是等我写完了都已经发布了,才想起来,让我动了写这个的念头的那句话完全没有涉及,就是说,我忘了我最想说的那个,这也就成了一个疙瘩,还是要写一写。
很多老话都是有用的,所以才能延续到今天还在使用,有很多老话是凝结了前人的智慧结晶的,那些老话可以算是“陈词”但不能说是“滥调”。也有一些老话已与时不合,又或者本来也无甚营养,又被人不分对象不辨事情原委的强加给你,就让你觉得真是“陈词滥调”。
上次想说的是什么呢,是关于“嫁”这个问题,男婚女嫁,这是一个传统的老词了,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也是说了几百年了吧,作为女子结不结婚也应该是有自主权的,选择不结婚的,你没理由说人家“嫁不出去”是吧。
对于“出嫁”这个事,我,以及我这一代人,可能在观念上就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我是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看到的都是谁谁谁结婚了,一间不大的房子,简单的布置,同事和家属们来热闹一下,送点常规的礼物,吃几颗喜糖,这婚礼也就结束了。
所以,在我的认识里,男女二人谈恋爱,感情到了就成家呗,也就是结婚,离开父母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举办婚礼或举行个什么仪式,也就是做一个宣示而已,“出嫁”这个意思是很淡很淡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那时,也叫做革命化的婚礼。
现如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人们也都更尊重本人的意愿,你可以选择找个人成个家,也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还有人选择改变性别不是吗,这有什么不可以呢,女子选择不结婚,怎么就叫嫁不出去呢,反问一句,又为什么非得嫁出去呢,难道女子还非得嫁出去了才显得有价值吗。
记得我刚结婚那几年,有一个比我小好几岁的朋友问我结婚的时候要了多少彩礼,天呐,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说这个的,我说没有啊,她说那怎么行,父母怎么说也把你养这么大了,彩礼是一定要收的嘛,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想她比我小这么多,怎么还有这么封建的传统意识。
昨天跟同学聊天,同学说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挺好,文章里说既然你要说“养儿防老”,那你就不要说什么父母恩,你本来就是为了回报的,就是一种等价或不等价的交换嘛。养儿防老真的是一个很古老的观念了,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么先进发达的时代,还认这个,就真的有点陈腐了。
说到这,又想到那天写到朋友说的那段话,其实,朋友那样说也是有很多前期的各种原因的,这里面当然有个人的认识和观念,以及自身的修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句俗话还是蛮切合实际的,难念的经还家家都不大一样,那个千古难搞的关系,到现在依然存在。
在一个家庭里,不管是晚辈还是长辈,如果“观念陈腐”,要用陈词滥调来规范生活,那就根本不可能和谐。而有一些陈词滥调向你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对方的观念和对你的误判都定格了,强加之“罪”甚至会溢出那句“陈词”之外,一箭三雕,哦,不是,是一箭三个窟窿的射伤你。
所以,用陈词滥调武装自己的人,根本就不思进取,喜欢用陈词滥调伤人的人,还是远离比较好,惹不起躲得起,虽然这一句也是陈词滥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