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闲话

(2021-09-02 17:37:31)
标签:

时间

长河

生活

闲话

分类: 随笔

   上班的时候,经常有浪费了时间的感觉,不是说上班浪费时间,是在上班的那些年里,老觉得自己有些想做的事没有时间做,又觉得自己是没有抓紧时间做,是白白的让时间溜走了。那时候也说怎么这么快又一年了,啥都没干。

内退之后,不用上班了,倒好像忙起来了,本来是名正言顺的休闲的,却真的没闲着,想做的事情还真的就可以做了,那时,我也常感慨,不上班也好,除了上班什么事都可以做,而上班的时候,除了上班什么都做不了,依然是觉得这么快又一年了,却还算充实。

也真是的,自从内退之后,2013年才正式办退休手续,反而没有觉得有浪费时间的感觉了,就觉得时间不够用,相比起来,上班的时候,其实也是时间不够用才觉得什么都没做的,可那时就有浪费了时间的感觉,而内退之后,按说也没啥“正经事”干,却又似做了很多事,也不再感叹浪费了时间了。

现在回想起来,小的时候,对时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那时小学好像也没什么作业,放了学也就是玩儿吧,会认字能看书之后,就尽可能的找书看,那时的一年觉得蛮长,过年这事,要好久才来一次。

随着年纪的增长,就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得快了,往往是过完一年就觉得啥也没干,也曾试想着新年的时候定个计划,要做什么记下来,别又让时间白白的跑掉了,可也并不能兑现,一次都没有。

记得电话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跟亲朋好友的联系都是通过书信,那时连写信这事,都得腾出一个整块的时间来完成,否则就不提笔,而有工作有家有孩子的时候,一忙,就觉得没有整块的时间了,所以,各种的通信也就渐渐的稀疏了。

对于时间,总是觉得那些零零散散的,不成块的时间就没有用处,所以,时间就是被零碎的抛弃掉的。记得有一年,我坐我弟弟的车回惠州我父母家,车开出去了我才想起我的身份证没有带,那时进出关要查身份证的。

我弟弟调转车头回到我家那栋楼的路边,我下车跑步到我住的楼下再上六楼,没有电梯的,拿了身份证再跑下来,回到车上,我弟弟说挺快的,才用了四分钟。我当时心里一惊,四分钟,时间很短啊,就是说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做这么一件事了。

这之后,我经常会想,时间就是一分一秒积累起来的,你放掉了一分钟,两分钟,那它们就再也没有了,你放弃了一天一周,那它们也是不会回来的。

我最初用手动相机拍照片的时候,学了一些基础的拍照知识,比如光圈多少,速度多少,一般正常情况下,用的速度是120分之1秒,以前也就觉得这就是个指数而已,后来我才细细的琢磨,这是相机快门的速度,1秒,我们已经觉得够短够快的了,但是1秒还要分成120份,还之一,而运动摄影则要用到千分之一秒。

就是说,时间,可以分割成很小很小的单位,如果,总是要用“整块”的时间来做事,那可能真的很难找到时间,也可能你想做的事就都做不成了。

当然,我这里说的做事,是指一个闲人在家里做的、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不是指上班或者搞科研做大事的那些做事。比如我说想写一封信,因为没有整块的时间,就会一直拖下去,还比如我想写一篇文章,但是看到家里乱乱的,觉得应该先收拾好,结果,灵感都不见了,也就写不出来了。

上班的时候,我有一套生活习惯,或者说是规律,我喜欢平时抽空就搞搞卫生,连洗大件的东西也在平时就做了,星期天休息的时候,我就不纠结是搞卫生还是带女儿出去玩,到了周日我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带女儿去公园或者逛书城。那时候,一周休息一天。

内退之后,我又改变了之前的习惯或者说规律,觉得不用上班了时间多了就不用勉强非得什么时间做什么了,女儿又住校了,我也轻快许多。那几年,参加了环保小组的活动,还有幸到郑州和武汉参加过环保的学习,在深圳看各种展览和听讲座,也参加一些活动。

那时候,在家里不出门的时候,电视电脑都开着,电视没有啥看的,就用电脑放自己喜欢的歌曲,电视里有感兴趣的节目了,就坐下来一边看一边做手工,有的时候一边拖地一边瞟一眼电视,突然有了什么想法就把拖把放下,做到电脑前开始敲键盘。

刚内退那几年,看的最多的是央视的记录台,增加了很多知识,各个方面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叫“天线全开”,吸收着各种信息,在遇到不明白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也马上敲电脑来查,不得不说,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便利,也省了许多时间。

我爸生病住院之后,我到广州住下来,那时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医院,也恰是那一年的八月我才刚刚用了微信,也是从开始到广州之前我在微信上发“每日心语”,就是用一两句话记录这一天的感受,在时间的夹缝里留下一点印记,那段时间,有朋友说每天就等着看你的心语呢,对我真是极大的鼓励,那些心语,有的就是在晚上九点多离开医院回住处的路上在心里编织出来的。

时间就是这样,你用它,它就显示给你看,你不用它,它就是透明的,就像是没有存在过,可是,它的这种看似不存在,却依然会公平的为每个人留下印痕。

这一年多,我因为读书,等于是给自己添加了一个新的“项目”,除了院子内外的花草植物,除了猫猫的喂养看护,除了一日三餐,除了各种可做可不做的家务,除了不太多的上街采买,除了每天或隔两三天的博客更新,除了隔三差五的看一场两场电影,我还得安排读书的时间。

因为录音是要排除干扰的,这就会有一些时间上的选择,还有就是我也要看我的嗓子,这会儿感觉很好,不如就录一段,但若是在白天,就很容易被打断,有过几次之后,我也就有经验了,最容易被打扰的时间肯定不录音,一般我都是晚上其他事情都做完之后录。

录完就睡觉,早上起来,在喂猫和吃早餐的时候听一遍,相当于检查,有时我也在做好午饭之后录一段然后边听边吃,但这样的时候也有被打断的,预计不到,没有办法。录音之事,除了是晚上录,其他时间想录的话,就得综合分析一番,还得碰运气,有点见缝插针的意思。

一天可以干很多事情,一天,也可以只是躺平,就从容的过去了,只不过是看自己想干点啥和不想干啥。居家之人,自然也是有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总觉得能有一些爱好,并有时间让这些爱好自由的生长并得到爱护和培育,那也就没有辜负这一天天的时间。

今天惠玲到家里来,俩人聊天午饭,很快就到下午了,惠玲说每次来都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其实,聊天,时间是最容易过去的,不过好友在一起喝茶聊天或吃饭聊天,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好友要见面,你看看我,我也看看你,这都是需要的。而电话聊天或微信聊天有时候也会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一般就会把一些零零星星的事给干了,比如烧一壶水灌上,比如抹一抹台子上的灰尘,或者把散乱的书给整理一下,这是一种两不耽误的利用时间。

因为有手机的音频节目、听书节目,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同时聆听,我现在基本是一起床就找一个可听的节目,比如凤起苍岚,比如一席,比如一千零一夜、或家辉讲大师,在听的同时,喂了猫,洗漱了,吃了早餐,如果天气不热,还可以在园子里干会儿活,眼手不闲,还会因为听而刺激了某种想象而有了写点什么的话题,真觉得一份时间似乎得到了双倍甚至三倍的利用。

前几年应朋友之邀到朋友在米国的家去,因为时差,到了目的地,时间好像还是在香港起飞之前的时间,这种同在一个地球,过的不是同一天的感觉,很神奇,感觉就像是无端端的赚了一天。这又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米国小说《天使的愤怒》,一位律师要提出诉讼,在本州已到了下班时间,而第二天就已超出时限,律师想到不同的州时区不同,便立刻乘飞机到了另一个州,把诉讼文书送达了法院。你说这时间,是不是也有空子可钻,时间是不是也会和我们开玩笑。

这几年已经不会有浪费时间的感觉,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这几年几乎没空看纸质书了,现在因为“读”书,又一本一本的“看”了这么多,想想,这不正好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归还是有的。”

有人说过,不要给人生赋予什么意义,我觉得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禀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同样的事,个人能按自己所长所好所爱去做事而不会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就好了。时间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是公平的,分别只在于你自己愿意生活在什么样的时间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学第一天
后一篇:知足自足自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