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说些什么呢
(2021-07-28 23:10:04)
标签:
习惯水记录生活 |
分类: 随笔 |
朋友问我,这几天没有更新没有写文,是被水灾什么的堵心了吧,可不是嘛,这些天就是一直在关注着有关郑州有关河南的讯息,那水呼的就涨起来了,那水真的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的,就那么冲过来,不管前面有什么,是物,是车,是房子,还是人。
远远的看着,有的文章想再回头看看,已经没有了,看不到了,想想自己平日里也就记录一下平淡的生活,家国大事从来也说不好,也不会说,那么在这样的时候,再谈什么岁月静好,或者说些什么小确幸,似乎也并不合时宜。
那么,说些什么呢,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其实,我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律,从小就习惯晚睡,总觉得晚上的安静才是自己的,可以看看书什么的,也被父母说过生活要规律,身体才会好。
一直也就那么看上去有规律而实际上不怎么规律的生活了很多年,直到那年妈妈心脏病发住院治疗的时候,看出我这生活不规律的人的优势来了,我可以守夜啊,我不用一到九点半或十点半就必须睡觉,而且凳子搭的床,两块垫子拼的地铺也一样可以躺可以睡。
到老爸住院后,那更是没有规律可言了,我这从来不死板于什么作息时间的人就应付的了,需要做事的时候,像打了鸡血,有一点时间可以休息就能睡上一会儿,即使深夜回到家,也还可以打开电脑写一会,如果有需要,在病房里呆一宿不合眼也没有问题。
这两天,看手机是超乎平常的多,自然又有点破了之前的韵律,连着两天都有点乱套,也就以乱套的时间来过,三顿饭也减了一顿,却也一点不适都没有,我还想,如果遭灾了,一天可能一顿饭都吃不上呢。
这次郑州暴雨的事,又让我想起了我一直就老是想不通的事,就是说城市内涝,前些年,在深圳也遇到过,在广州也遇到过,我就想这水是哪来的呢,怎么一下子就那么深了,就算天上还下着雨,可也不像是能一下子积起来那么深的样子,然后呢,那些水怎么又退的无影无踪了呢。
小时候就听过“山洪暴发”这样的事,那时也想不通,山上怎么会有水冲下来,水不是都在江里河里吗,现在想所谓山洪就是水库里的水漫出来或决堤冲出来的吗。因为有网络,能看到很多水灾景象的实拍,虽不在现场,也一样看的惊心动魄,说水火无情,那是实实在在的,多少人的生命在证明着啊。
跟在他国的一个朋友聊起来,朋友说当地的习惯是在发生什么灾害的时候,最初说到伤亡人数都会预估,不免会把数字说大了,等有了准确的统计数字会重新公布和更正,我想,这样也未尝不好,最重要的是在事情落定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是多少就多少,故意不说准确的数字是个什么意思呢。
哦,对了,这几天不是还有一个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话题吗,看到一篇文章特别可笑,作者的大国心态实在是无以复加,把“小”国批的体无完肤,一条一条的两国对比,连我们大国吃的菜是热腾腾的,而他们小国吃的都是生冷的,也算一条,说我们开业放鞭炮,他们开业送花圈,等等,这就是为了吵架而吵架的样子。
人和人都有不同,国与国更是会有差异了,怎么是这么个比法呢,你不了解别国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只拿自家的标准去衡量,这不合适吧,如果你只要别人都向你学习,全世界的国家都以你的模式为规范,那也太扯了吧。
在和平年代,遇到灾情,那就如同面临战争了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一个方面,战地记者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发生了什么,进展如何,阶段性的成果是什么,还有什么需要跟进的,这些都是记者的职责所在,也只有他们能向现场以外的人们传递信息。
古时有“两军开战不斩来使”一说,以前看电影的时候,似乎觉得在战争期间,进入战地采访的记者是受保护的,双方的军队士兵都不会伤害记者。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在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各地的甚至各国的记者都会蜂拥而至,抓新闻,抓第一手的新闻,或者把发生的事报道出去,这是记者的天职。
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具有了“媒体”的功能,不是在“禁区”,不是在什么“保密”区域,拍一些自己觉得有记录意义的场景应该不被限制才对吧。
好吧,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