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对号入座

(2021-04-22 23:25:14)
标签:

反省

对号

生活

分类: 随笔

   这些天总在想“对号入座”这个事儿,有些人在说某件事的时候会强调自己是“对事不对人”,说不对人,就是不想引起纠纷,把事说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可以了,那恰好被说中的人也不必非得去对号入座。

   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出问题的人让听的人不要对号入座,但如果都不对号入座,都觉得与己无关,那那事还能有所改进吗。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还是听到一句说,什么不对人,就是对人,不对人,说了有啥用。对事不对人就是不点名而已吧,当事人还是要主动对号入座比较好。

   对号入座,也并不是非得有人提出或指出什么的时候,我觉得在工作中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随时的主动对号入座的,用眼睛看用心去琢磨,经常的对号入座,是可以让自己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阅读的时候,也是可以对号入座的,过去我看小说比较多,觉得作者所写,有的倒像是自己日常环境中的事情,正好也就可以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自己又是如何经历的。在去年到现在各种各样的事情风起云涌一番之后,在阅读到一些文章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来个“对号入座”。

   这一种的对号入座不是反观自己了,是在看到一些相关文章的时候,很容易的把自己的熟人给对号入座了,会想,原来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原来这些人就是这样的。

   比如前天我写的“链接”里提到的文章,押沙龙说:“我有种感觉,似乎现在大家的道德感越来越强,眼里越来越不揉沙子。好多人就跟日据时期的伪警察似的,没事就拎个胶皮棒子在网上转悠,看哪个不规矩,就上去,噼里啪啦一通棒子,打完你,你还得爬起来鞠个躬道个歉。”

   可不就是嘛,网络上那些我不认识的人,说啥都可以不理他,可自己熟悉的人,原来还以为至少观点一致的人,突然“道德感”越来越强,甚至别人不说“红”话都不行,大棍子挥的可来劲了。

   又比如鬼首天龙的文章说:“我相信傻X有亩产万斤的生产能力了,不仅如此我还相信美国傻了日本尿了越南跪了菲律宾怂了,在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一天天烂下去,唯我们在一天天好起来如冉冉升起的红太阳,我这么兴高采烈地说着,二大爷都听不下去了:二鬼子,你能祝福别人一下吗?我看你这不仅是智商的障碍了,而且是人品出了问题!”

   看到自己朋友圈里有人一什么就骂米国,骂日本,骂持异见者,我就奇了怪了,这些人难道觉得谁都不如自己好,只你自己一家好,可是,如果真的全世界都不好了,你自己一家能好起来吗。

   詹国枢的文章里有一段:“所谓左,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总喜欢将问题上纲上线,动不动就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而碰到某些事情需要处理时,也总是往高里说、大里说、狠里说!而不是往低里说、小里说、软里说。”他还说“宁左勿右——他们就宁愿把一件哪怕是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也往路线、方针、立场上靠。”

   这种宁左勿右的人,有,还自我感觉特别好,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这种嘴脸真的不怎么好看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招人待见。

   做人谦虚点就免不了经常的反省一下自己,也不妨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对号入入座。对于那些没有反省意识的人,则应该把他嵌进那个座里去,否则认识不清,还被他给忽悠了。

不妨对号入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