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我想了好久,只是一直不知该怎么下笔。有一次听格子和潘采夫的《跑题大会》,格子说他在一篇微博还是在哪个网站对看客的评论做了一些专业的解释,不料跟帖里就有人说“你一个农村来的,怎么懂这些”,格子说看到这个就挺气的,说这不是语/言/霸/凌嘛。
听格子这么说,我也楞了一下,“霸/凌”这个词,我只听过用在“校园霸凌”上面,之前看到媒体说过类似的事,国内有,国外也有,语言霸/凌,这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我又觉得很是贴切。
语言霸凌和语言暴力还不完全一样,语言暴力更容易让人觉得是“战斗”,是某种层面的“打压”,就像双方开战,谁的火力猛谁就赢,但靠语言暴力获胜,也是胜之不武的。而霸凌,可能是充满了火药味的语言,也可能是看似平淡或只是故作疑问,却满含鄙视,霸道,欺压,凌辱和嘲弄,以一种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来“压迫”对方。
今年三四五月间,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的时候,网上一些人开始了对一位作家的各种诋毁和谩骂,这还不算,还栽赃,扣帽子,给贴各种标签,那些话,与当前语境完全不合,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我就奇怪,这些人有力气怎么不放在抗疫这个战场上,而非要另外再开辟一个战场。
你另外开辟一个战场也可以,但你要有实锤对不对,只是拿着一些过时的词语,用完全与事实不符的理由来给人定罪,这不但让人觉得可笑也让人觉得可恨。可笑的是谁赋予你给人定罪的权利,可恨的是每一句话都透露出语言霸凌的臭气和戾气。
你说人是汉/奸,是卖/国/贼,还说人家吃“人血馒头”,等等等等,我一点也不想复述那些个不实之词,只觉得这些人是祭起了道德的大旗,自以为爬到了道德的高地,就可以给人判罪,给人戴上一顶顶“反动”的帽子,这不是语言霸凌又是什么。
最近一个小果子的微博被网友看到,这一篇微博引出了小果子5月份的一篇微博,这次她是以“受害”的面孔出现的,自称是“弱势群体”,这一呼吁,人们反而笑了,人们想起了她五月份在微博上骂的正好是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作家。
我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小果子的一段话,却是要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这样的语言霸凌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你无法想象一个年轻人,俗话说的长在红旗下,活在蜜罐里的,怎么能说出那样的话来。
她5月份的那篇微博,几乎是每一句话都透着“霸/凌”,那一段话足可以做为范本,如果有谁还不懂什么叫语言霸/凌的,就可以来看看这段话,看过之后不是学习和模仿,而是要以此来警醒自己,不要做这样的人,避免说出这样没有底线的话来。
我实在是不想转帖那篇微博了,很怕会引起不适,挑其中两三句来说说吧,第一句,她直呼作家名字,后面是个问号,由此即可看出对作家有多蔑视,作家已经说了为了保护朋友没有说出医生的名字,而医生也不是普通的医生,小果子却说“你的医生朋友是江湖医生行骗的那种吧”,一句话就把人列入“江湖”和“行骗”,不武断不霸/凌吗,她还问“当走狗给了你多少好处”、“为了那点钱给全家买点质量好的棺材吗”,最后还建议割掉作家的shetou,不要说她的问句是没有根据的无中生有,连诅咒都用上了,最后的建议更是恶毒之极!
不管你说什么,只要是你说的就是错,只要是你说的,就要怼,就要批,就要痛打,没有道理可讲,甚至不管你到底说了什么,反正是别让我看见你,看见了就批,听到了就批,只要是你,就不给你好果子吃,就要压你一头,哪怕无理无据。这就是语言霸/凌。
百度上对“霸凌”的解释是:霸凌,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那些习惯于“语言霸/凌”的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样,自己想想吧,自己去反思吧!
从疫情封闭到解封的那段时间我就想聊这个话题,一直觉得可能聊不好,直到看到小果子的微博,才觉得是该说一说了。也许还是没说好,看来还得继续学习和关注这个问题,但愿我们的社会能越来越开明而不是越来越往回走。
夏末剪秃了的簕杜鹃,现在又在玩儿命的开花了,叹为观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