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

标签:
词语老百姓社会生活 |
分类: 随笔 |
而最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对“老百姓”这个词的解释,我好几次跟朋友说起,也问过自己,为什么普通人叫老百姓呢,我自己没有答案,朋友说那叫什么,叫人民,叫市民,叫公民?好像都是,又好像不全是,起码,在说老百姓的时候换成公民或市民,说起来好像不大顺溜。
我也问过在国外的朋友,他们那管老百姓叫什么,朋友迟疑了一下,说是公民?似乎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可是我真的没想到去查一查,可能我觉得老百姓就是老百姓,查不出什么花样来。
然而并不是,我今天罗列跟老有关的词,看到老百姓这个词,就顺手百度了一下,这才发现,原来这个“老百姓”很不一般,它是有来头的:
词语简介:
2、战国以后用为平民的通称。
《孟子滕文公上》“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英文名称:
1. ordinary people/citizen (普通民众/公民)
2. the "person in the street")人民;居民。主要是指区别于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人群
来历传说:
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
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到战国时代以后,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可能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也不是奴隶的一个阶级,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了起来。所以,“百姓”们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黎,通“耆”有老,年纪大之意思。黎,老也。——《方言十二》,故慢慢形成“老百姓”的叫法。
官方称谓: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称谓。对老百姓其他的称谓还有:庶民、臣民、子民、平民、庄民、村民 。
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老百姓”这个词产生了追根溯源的想法,总是想为什么叫老百姓呢,为什么呢,今天看了这些解释,算是知道了个大概,我想既然民众都习惯了这个称谓,还自称老百姓,应该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知道历史上百姓就是百官也是一个原因。
上面说到,战国之后,没落贵族和不是奴隶阶级的人多了起来,所以,牵强一点的说,这些人就成了老百姓,就是老的百姓,如果再牵强一点的解释,我觉得就是百家姓代表的人,有些地方说的“老”字也包含了“多”的意思,所以,老百姓,就是很多很多的百家姓里的普通人,也就是平民,也就民众了。
有时候,突然就对一个词产生怀疑,不知道出处和来历,也不知道为啥就是这样的一个词,比如今天说的这个“老百姓”,能查阅资料知道个大概,也就满足了。百度关于“老百姓”的学界观点也很有意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我就不转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