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在同一时区

(2020-09-07 23:28:38)
标签:

时区

频道

距离

生活

分类: 随笔

   “时区”这个概念还是小时候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时候就知道的,但一直没有亲身体会,后来有一次去新疆乌鲁木齐旅游,才第一次感觉到时区的差别,在那里晚上九点半了天还是亮的,第一次处于那种情形之下还会有一点兴奋,对地处东西地区也才有了一些实际的认识,才想到怪不得曾经听邻居的叔叔说在东北早上五点多都下地干了好一会儿活了,东边天亮的早,西边天黑的晚。

   上世纪九十年代吧,半夜三点钟接到一个电话,一个陌生的女人说她在美国,问我有没有看过一本什么书,然后说了一些很“另类”的话,让我觉得十分可乐,事后我还想这样的话就得夜里说吗,后来才想起来东西半球是有时差的,我们不在同一时区。

   这些年,不但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到国外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与出国的朋友联系就有了时差的问题,以前我比较懵懂,经常在接到电话或微信聊天的时候要问:你那几点啊。早几年的时候,朋友从国外打电话来也都是卡着双方都是白天的时候,有微信了,或者直接对话或者就留言了。

   在我还没有换智能手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就让我赶紧换,说有微信太方便了,你不愿意打字就直接说话,别人没空也没关系,有空了拿起来接着说就行,使用了微信之后,才觉得这是以前使用过的和现有的通讯方式里最便捷的一种。

   自然,与国外的朋友还是有时区也是时差的问题,但是并无妨碍,要直接对话就卡着都没有休息睡觉的点儿,所以有时候就会我吃午饭的时候,对方已经准备洗澡睡觉了,而深夜里我准备睡觉了会听到朋友刚刚起床发过来的语音,我这边一些朋友圈动态,会在第二天看到国外朋友的“足迹”。

   所在时区不同,就会有个时间差,但是在同一时区的,有时候也会因为作息时间或习惯的不同,而总是相互的错过。我昨晚睡得晚,今早就醒的晚,起来之后喂了猫又洗漱之后准备吃早餐了才看见好友在一个半小时之前发来的语音,是想聊两句的。

   但是我回过去的时候,对方又有别的事情了。上午我又去取快递,天气热,东西重,一路慢慢走,看到人家的花儿和路边的野花又停下来拍照,到家后收拾好东西,自己也整理清爽凉快了,也到了做午饭时间,可我并无食欲,就拖的很晚,到吃完饭也两点多快三点了,因为疲倦又睡了过去。

   醒来之后,一看手机,又错过了好友的“招呼”,让我感觉自己这作息时间真的是太随意了,太没有规律了,跟好友的对话就这么一再的错过,也是让我感觉非常抱歉,我又想到,明明在一个时区,离得又不远,却让人家两次扑空,真是不好意思。

   因为这个不在同一时区,又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说三观不合谈不来的就是“不在一个频道”,因为不在一个频道,那是怎么也说不到一起去的。我说的这个不在同一时区则不同,志同道合的人,就算不在一个时区也可以打破时区的限制,在一个时区的因为客观的原因一时倒显得不在同一时区,也不会产生隔膜,要碰头总是能够碰上的。而不在一个频道的,就只能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你再使劲,也合不上辙。

好吧,不同频道的就由他去吧,不同时区的同一时区的,只要咱在一个频道上,那就什么都好说,不是吗。

 

最后再科普一下我国的时区: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包括的范围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以东经120°为中心线,东西各延伸7.5°,总宽度为15°的区域。

而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 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 

 

今天的图片是“真像大白”一家四口~~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不在同一时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