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铺天盖地”的庆祝深圳四十年生日的各种图片视频以及文字,心中感慨万千,觉得自己怎么说到深圳至今也已经超过了四十年了,也是看着深圳的变化和成长的,题目本来想写“我和深圳四十年”的,又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一直做着基层的工作,也没有什么贡献,也没站在过风口浪尖上,还是写“我在深圳四十年”吧。
那年,停了多年的城市招工终于解冻了,我们一批知青也才有机会回到城市,那一年我们这批人也是第一批要通过考试招工的,来招工的就是深圳的中国银行,从接到消息到考试再到通过,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到78年底才真正落实,1979年的1月5号我就到了深圳。
当时的深圳,还是隶属于惠阳地区的宝安县的一个镇,是深圳镇,但是与香港毗连的罗湖口岸和九龙海关却是闻名遐迩的,成立特区之后,大概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吧,九龙海关才更名为深圳海关。
初到深圳,我们就是和海关边检一块在联检口岸工作的,每天目睹出入境的香港居民,大包小包的往回带,每次入镜可以带一样打税的电器,香港市民就是那样不辞辛苦的往回带电视机录音机和电风扇等等物品。
到深圳一年多之后,深圳就立市了,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从那时开始,深圳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展,轰轰烈烈往前走的路,深圳创造了深圳速度,也打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在深圳最初的建设时期,我被调到沙头角办事处工作,在那个海边“小区”过了四年多的平静生活,只有每次到深圳市区时才能感觉到深圳的“开疆破土”和日新月异。
我刚到深圳的时候,深圳商业区,权且叫做商业区吧,只有东门那一块,有一家戏院一个电影院一个百货公司,一个十字街很容易就都走完了,从东门汽车站到罗湖火车站就只有一部公共汽车。
从深圳到惠州只有一条盘山公路,从市区到沙头角也是只有一条山路,有时候坐车还会觉得挺危险的,现在是隧道,高速公路都跟上来了,排除可能堵车的因素,可以说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
最早的深圳就一个工人文化宫算是有点游乐设施的,里面还有一个游泳池,后来,深圳大型的游乐场一个个的建起来了,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这样的景点也建起来了,再后来有了更多的集娱乐与休闲为一体的供市民游玩和休息的好去处。
当年的三洲田是深圳的茶园,后来被华侨城集团收购建成了“东部华侨城”旅游休闲景点,当初方案一出,还遭到过反对,很多老深圳的居民都对那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也认为那里差不多就是深圳最后的一块原始山林了,当时报纸上也刊登过一些讨论和质疑的文章,但最后,方案还是实施了,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并无遇到什么攻讦。
当年到深圳,我最喜欢的就是深圳的自由空气,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过很随意的日子,你努力奋进,有环境,你下海打拼,有机会,你踏踏实实的做一份保持基本温饱的生活也没谁责难你。
深圳的变化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完的,而我自己也只是默默的在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很多事情也并不能了解的很深入,我只是觉得特别喜欢这个城市,喜欢它一天天变的更好,它有经济腾飞的摸样,也有文化进步的样子,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书城,这些都是让人提升自我的地方。
还有几十条绿道,有长长的海岸线,有红树林,有植物园,有很好的绿化环境,在深圳生活,会觉得很丰富很方便,也很自如。一些职能部门也一直在改进,很多的办事“窗口”也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便捷,在深圳生活四十年,是看着它变化,也伴随着它的成长而成长的,所以我说,我很喜欢这个城市。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说:
四十年,其中的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我深情的与这个城市相处......
这座城市让我忘记了籍贯城市和生长城市!
这里,孕育了我百感交集的人生!
这里,决定了我安之若素的归巢!
离开你,我会想你!
依着你,我会爱你!
我会在这里终老!
深圳!
以此作结,谢谢我的好友,也感恩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建设者,祝明天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