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泡”朋友圈

(2020-08-07 23:37:24)
标签:

微信

朋友圈

生活

分类: 随笔

   现在的朋友圈已经不像刚刚开始有朋友圈的时候那么热闹了,我若是再说“泡”朋友圈似乎就有点无聊了,这个话题之前也说过的,为啥在朋友圈日渐消沉之后,又捡起来说呢,是因为昨天翻手机的“备忘录”,看到还是去年看白熊姐说朋友圈之后随手记下的一些想法。 

   白熊姐在沈阳,比我大几岁,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她的同事都是老师,她时不时的参加同学、同事的聚会,也会和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聚一聚,这些白熊姐都会记录在朋友圈里,有时候,白熊姐还会翻看以前的朋友圈,把当下的感觉再说一说。 

   虽然和白熊姐离的很远,但是看她的朋友圈能知道她的活动范围和内容,也能看到她对一些事情的描述和分析,从她的朋友圈也可以了解她对生活生命以及身边人的态度,白熊姐的朋友圈有太多的让人感动的文字和照片。 

   最近,她又说了她的一个同事老师,八十多岁了,也一直“经营”着自己的朋友圈,还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向白熊姐请教,白熊姐说这位老师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活到老学到老,值得自己学习,看过之后,我也觉得这位高龄的老师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她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好吧,把当初记下的几条“泡”朋友圈的原因说一下: 

   一是因为生活有意思。生活有意思,就想分享出去,在朋友圈里也可以看到别人的有意思的生活,所以会不时的泡在里面,就因为这个而泡朋友圈,说明自己是个闲人。 

   二是我玩故我在。朋友圈的看和听以及自己发消息晒图,都属于玩的范围,能玩就是还在,特别害怕的是天天发圈,突然沉寂无声的,总是会让人多少有些担心。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随时见面的时候了,能在朋友圈里看见,就是一个安慰。 

   三是资讯刺激思维。微信里不同的人按照自己的爱好或观念来选择转发帖子,这样,我们可以涉猎的范围就宽了一些,也可以旁观别人的态度,并反观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通过审题,决定看和不看的文章。 

   四是评论区有互动。多久都不见一面的朋友或熟人,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异地而居的朋友或熟人也可以实时交换意见,没有时差没有距离感,这一点,还真的是挺好的。 

   五是虽然你只是偶尔说话,但我知道你一直在关注。有些朋友属于低调的,有的朋友根本不发朋友圈,有的朋友甚至不怎么看朋友圈,但是不要紧,又不是没有其他的通讯方式,只要偶尔的发个声儿,知道你在就好,那些会心一笑的默契出现的时候,就格外的让人高兴。 

   六是你的“行动”影响了我。或者,我的行动影响了你,就是说我正在想一件事该怎么做的时候,恰巧看见有人说这事,自己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就是有的人一直在倡导什么,比如公益事业,比如爱护动物,这些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可能就会影响了自己,即使你不做出什么行动,但你不会在这些方面一无所知。 

   微信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一个朋友圈,但朋友圈是大家共同的平台,一人发声,你应和的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观感,有时候看看别人怎么说话也是挺有趣的。

 

   新生事物时间长了也就成了老生常谈了,并不会历久弥新,有些朋友一直把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私人相册,在这里保存经历过的一些事,珍藏了一些宝贵的照片,闲来翻翻也可回忆,老来看看,也是当年的记忆,这个私人相册还能随身带,还能随手翻,比那些厚重的本子相册啥的,是轻省方便的多了。

 

   这些天,看到说美国在抵制微信和抖音,今天北美崔哥也讲了其中原因,又看到有公号文说《特朗普正式封杀微信TikTok45天后生效》,不知道是不是到时候在米国的人就不能使用微信了,如果不能使用,那真的很不方便了呢,微信的语音通话功能,支付功能,都是很好用的,朋友圈有没有倒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米国有那么多的华人,有那么多家人亲戚朋友都在中国。

 

   最后再说一句,微信里的这个平台被冠名“朋友圈”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人闭门在家,几个月一年半年的不出门,却并没有和朋友疏于来往,靠的就是这个朋友圈,又喜欢独居又喜欢看看外面朋友们的状态,在朋友圈里泡着就行了。

 

又到了韭兰开花的时候了~~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泡”朋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