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日里写东西,也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候,想到了什么想了很多,又没有及时的坐下来,在写的时候,想到的一些什么就不见了,写着写着也许跑偏了,就不是最初想到的那些了,所以在朋友的留言里就会看到一些补充,还有一些是我没想到的,又特别有意思,今天就是因为这样,特地来打几个补丁。
前些日子,我说在文里加了音频,是应了朋友的要求,这样我也锻炼着对着虚空说话,说的不怎么好,这是自己能够确定的,也有朋友跟我说
说的还不错,有的字没咬准确,可以打个80分,有的告知我发音的技巧,关于zhichishi和zicisi,有一些我可以比较准确的读,有的在说的过程中就会跑偏。
还有朋友说我的“说”跟平时聊天的说不一样,语速明显慢了,听起来着急,还是自己看文字比较快,因为这一说,我自己边看文字边听和不看文字只是听的体会了一下,我觉出了分别。就是如果你边干着什么边听,就不大觉得慢,但是看着字来听,就明显的觉得慢,这也许是人的眼睛的扫描功能更强大吧。
我自己的体会是,聊天的时候,说的大都是自己知道的或一直就想说的,语速自然就快,而写出来的东西,已经脱离了口语化,文字会有一定的编排,读起来就不能像凭空说那么快,如果能把文章背下来可能会读的快一些。我过去没有过录音的经验,这是最近接触了之后的体会。
我写的《小心眼儿》也是因为想到了一些事顺手写的,有的朋友有同感,都说最讨厌耍小心眼儿的人,也有朋友说自己就是小心眼儿,但不会耍,看到这个说法,我也是一乐,也许谁都有小心眼儿的时候吧,在小心眼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一定是因为一些什么因素在起作用,不过,有小心眼儿的时候,也一定有很大度的时候,只要都不“装”就好,我觉得。
朋友们对《如何看得透》的看法大多是:难得糊涂、雾里看花就很好、不看透比看透更好,朋友圈里一个朋友说“何必看透,糊涂不更好吗”,我回复他说:有时候因为看不透而被坑,我说的是这个。今晚打开公众号看到明明的留言,与我的意思很吻合,她说:“看不透人也乃我此生最大的困惑之一,明明我掏心窝给对方,迎来的却是刀剑。
”我说的其实就有这一层意思在里面。
好友把我的《小字眼儿》转发到她的朋友圈,她的一个老师的留言很有意思,老师说“这儿化韵在杭州那可盛行,说几个你听听:筷儿,袜儿,裤带儿,小芽儿(小孩子),葱花儿,墙角儿……”,我的好友回复老师说:“谢谢老师,这话题好逗,好多人把钉儿是钉儿卯儿是卯儿分开来念更好玩。”
对喽,说不来小字眼的人或不知道儿化韵的就会把儿字单独念了,刚才那句就会念成钉
儿是钉 儿卯 儿是卯 儿,我们习惯说的小鸡儿小葱儿,也会被说成小 鸡 儿,小 葱 儿。当然,口语的情况下,一般也就是没有儿字的音而已,拿着书一字一字念的时候才会把儿字单念出来,如果上学的时候也这样小
鸡 儿的念,那是老师没教好。
把想到的写下来也算是我自己的一个爱好把,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和朋友互动,也是让我很高兴的,好吧,今天就打这几个补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