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今天不是说吃饭的事,就是说不是说吃什么饭,饭怎么吃,是说“字”,是跟吃饭有关的“说法”,就是怎么说,是哪个字。
是不是有点乱,好吧,言归正传,今天中午我正准备吃饭的时候,一看手机有一条语音信息,是阿华问我,她说她带小孙子,吃饭的时候,让小孙子自己用勺子吃,阿华说用粤语跟小孙子说,“自己be饭吃”, 阿华说的这是粤语,问我用普通话那个“be”应该怎么说。
我一听,自然是用我的习惯的最常用的说法告诉她,我说我们是说[wi]的,从锅里往碗里装,那叫“盛饭”,用勺子(调羹)吃,就是[wi]。我说这个字应该也是有的,但不是很确定用的是哪个字。
阿华说她问她家的保姆,保姆也似乎不知怎么说,想了想说应该是“勺饭”,我说勺应该是名词,而用勺子去[wi],这个[wi]应该是动词,是不一样的,说“勺饭”也很别扭。
跟阿华说完,我就想这个[wi]到底应该是哪个字呢,在百度上搜索我认为的“崴”字,读音是我习惯的那个音,字意的解析有很多种,但是没有用勺子去“打”去“盛”去“装”的意思。
那到底该怎么读,又到底是哪个字呢,我到我的书架里拿出三本字典来,说实话,好久不翻这些工具书了,既然把工具找出来了,我就把有关联的字也查一下吧,我想到的是:崴、、舀,这三个相关的字,其实“”也是有人这么用的,饭,只不过显得特别“侉”,还是用在着篮子去买菜这上面好。
先看了《新华字典》 上的:
【kui】搔、轻抓:痒痒,用胳膊挎着:着篮子。
崴【wi】(方)崴子,山、水弯曲处,多用于地名,(脚)扭伤,山路不平。
舀【yo】,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质):舀水、舀汤,【舀子】,舀取液体的器具。
再看第二本《现代汉语小词典》 :
:(方)用指甲抓,搔:痒痒,破了皮,(方)挎:着篮子。
崴和舀的解释,与新华字典相差无几
第三本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
,这里的第一第二和上面的相同,只是这本字典里多了一个第:舀,从桶里一勺水。
崴,解释同上,多了一些地名的举例。
舀,也与上面的解释一样,只是多了一个“舀子”的解释。
有意思的是,“wi”这个读音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小词典》上都只有“崴”这一个字,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上却多出一个来,这个字是“提手旁加一个歪”(字库里都没有),释义是:(方)舀,从水缸里wi了一瓢水。
好吧,这样查下来,结果就是可以用这个wi来用在“wi饭”上。这个wi是用小勺吃饭的时候才这么说,如果用筷子,如果端着碗用筷子吃饭,我们通俗的说法是“扒饭”,就是用筷子往嘴里“扒拉”,有一次有个朋友听我这么说,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闹的我还挺不好意思的,这个“扒饭”就很少说了。
顺便说一下,这里的扒读作“[ pá ](爬)”不是“[ b
](吧)”,不过这也是我的习惯,从小就这么说,还没有仔细琢磨用在这里到底哪个读音正确。
这么一说,又一次的感觉到汉字的复杂,不过,阿华是可以跟她那个刚刚学习自己吃饭的小宝宝说:来,自己吃饭,自己“崴”着吃。
我们吃盒装的冰淇淋、把小西瓜一切两半,都可以是拿个勺崴着吃,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看到的那个提手旁一个歪字的wi,就从象形上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你要wi(或者说和舀)什么的时候,是不是要把那勺子歪一歪,否则是很难崴起来的,只不过不知道这个字是原始就有的,还是后来创造出来的,为什么那两本字典上就没有呢,不过崴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上也没找到。
虽然我一直觉得文字很有意思,很有的琢磨和研究,可一旦认真起来,还真是挺费脑子的,这一篇写的就比较“难”也费时,还不一定说清楚了,哎~~,才疏学浅,勉为其难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