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东西的时候,在表述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我们”这个词,有时候在遇到“我们”的时候,我会停顿一下,琢磨一下,看看是不是能通得过,经常的,觉得虽然好像不大对劲,但权衡一下,还是用了“我们”。
“我们”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之前听过关于这个词的质疑,质疑的人说写东西的人:你凭什么老说“我们”、“我们”的,你能代表“我们”吗,你能代表那么多别的人吗。
因此,我在写到“我们”的时候,会停顿一下,看一看,想一想,也会比较注意,确实应该用“我”的时候,就坚决不用“我们”。分析起来,其实写个人的经历,写自己的感受,是一定用“我”的,写到一些过去或者是某一时代,都是大家经历过的,或者说同代人的经历和记忆,用“我们”也是行的通的。
五四那天我写关于年轻的,有一段:“我觉得,年龄的增长是拦不住的,变老,是自然规律,我们能自己掌控的是对外界保持兴趣,保护那颗好奇的求知的心,如果容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颓败下去,至少,我们还可以保有一颗青年(年轻)的心。”这里的“我们”也是可以换成“我”的,但是,我觉得有很多人应该是跟我想法相同,做法也差不多,所以我用“我们”,我觉得也是合适的。
再说说“你”,在写东西的过程中,我才渐渐感觉到这个字很有意思,有时候明明说的是自己的事,可在叙述的过程中,偏偏就用了“你”,因为写的时候注意到了,我在与人聊天的时候又注意了一下,口语上这样用“你”也是很经常的事,这就是汉字以及语言之妙了。
举一个例子,我在说到我养的那些猫的时候,会说这猫太警觉,就是不让“你”摸,这里的这个“你”其实就是我,但在叙述的过程中如果说就是不让“我”摸,又好像很别扭,对此,我想了一下,用“你”,应该是代表了我,也代表了其他人,就是说这个猫它既不让我摸也不让你摸,其实就是不让任何人摸,一个“你”字,很妙吧。
最后再说“他”,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专门讲过这个字,说汉字里过去只有“他”而没有“她”,“她”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由刘半农创造出来的,在文字作品中的确有很好的“指认”作用。语文老师当时也说,在指一群人的时候哪怕这群人里面有男有女,用“他们”就可以了,原本“他”字就包括了所有人,而“她”只是在说某一个具体女性的时候用。
现在看网络上的各种推文,经常出现“他(她)们”这样的句式,有的人在叙述时还会用“Ta”来代替,即作者所指是有男有女的,我想起语文老师所说,就觉得这样的句式反而烦琐了,就是“他”或“她”和“他们”就行了,按照约定俗成的格式来,应该都懂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