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影,看到有一个片段是某人哼了一句唱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想想这一段时间在网上出现的相持不下的论争,真是各说各有理,越说越热闹,而作为看客,真是有一种“我坐在城楼观山景”的意思。
虽是看客,也会边看边琢磨的,看着看着,觉得有一句话很刺眼,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里出现,所以不止看过一遍,这句话是:正经的人谁写日记,不正经的人才写日记,这句刺眼的话让我觉得有点不明白。
先说日记吧,日记这一种用文字记事的形式,作为一种文体,应该也是古已有之的吧,在文字形成之前,古人类的“结绳记事”不知能不能算是日记的一种。我想,也许,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日记这种文体吧,而且它应该是早于诗词歌赋和小说史记的吧。
上网检索了一下,无论中外,写日记的名人还真是大有人在,比如:吴密、曾国藩、翁同龢、季羡林、叶圣陶、胡适、鲁迅、蒋介石、蒋经国、周恩来、梅贻琦、竺可桢、顾准、启功、王小波、俞敏洪、雷锋,还有:拿破仑,华盛顿,梭罗,伍尔夫,达利,爱因斯坦, 切·格瓦拉,柳比歇夫。而民间愿意记记日常,写写日记的人应该也是不计其数的。
有了互联网之后,各种应用在网络上施行开来,后来就有了博客,最初,好多人都不知道啥叫博客,去浏览之后,觉得那是个写文章的平台,有人说,这就是网络日记。有的人很快就注册了账号开始“写日记”,每天更新的真的如日记一般,有的人则几天更新一次,或很久都不更新,反正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吧。值得说明的是网络日记就是公开的,谁都能看,除非本人做一些限制。
好,再来说说正经不正经,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经常用,“正经”这个词,说起来还是很正经的,用起来也没有什么异议。“不正经”则是特指一种行为或者一种人,说某人不正经,这其中会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暗示,都懂的,好像这样的用法也是最多的。
我还是上网检索了一下,“正经”的解释是这样的:旧时把“十三经”称为正经、把正风、正雅作为《诗经》的正经。正经也指态度庄重、正派。“不正经”的解释是这样的:不正经,即不传统、不正统、不正派的意思。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照本文开头说的在某些人的帖子里看到的那句刺眼的话,到底该怎么去认定,民间普罗大众中那些写日记的不说也罢,难道前面例举的那些写日记的中外名人都不是“正经人”、都是“不正经的人”?行文到此,觉得已经不是刺眼的问题而是扎心的问题了。
我本人也是很早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时候就是流水账,后来就改成写博客了,突然觉得自己可能也成了不正经的人,真是有点窝心,之前看一个熟人也有网络日记,在这句话出现之后,好像那日记也戛然而止了,看看,人家就是正经人,而我,还在一如既往的写着呢,真是不正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