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屋子,看到这个扑满,立刻又想到了它的来历。在见到这个实物之前,我只是在书上看到过“扑满”这个词,知道它就是旧时人们对“存钱罐”的称呼,也知道扑满大多是陶的或瓷的,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一般都是钱装满了,或急着用钱,就会打碎这个罐子,把钱拿出来,那个扑满落地,钱币四溅的镜头想着都很壮观。
很多年前了,到珈珈家里去玩,看她阳台上种的花,看到这个扑满垫在一个花盆下面,当时我以为是一个不用的小花盆,珈珈说不是花盆,也没用就放在这了,你要就给你,说着珈珈把它拿出来,我一看,“扑满”这个词就脱口而出了,我说这就是扑满啊,一直知道这个名字,却一直没有见过呢,珈珈说拿去拿去。
我就把它给抱回家了,我一向喜欢这种土陶的东西,越是拙朴的越是喜欢,非常意外的得到一件古时人们称作“扑满”的东西,心中自是喜不自胜,虽然它不是古董,也不是文物。
然后,它就摆在了我家窗前的柜子上了,一摆就摆了很多年。在我们家也有几个新款的存钱罐,女儿小时候也往存钱罐里放过零钱,新款的罐儿是有出口的,可以打开把钱取出来,小孩子也是觉得好玩,实际上很快的这些存钱罐也就只是个摆设了。
这些年,孩子也大了,我们也很多年没有逛过玩具店了,现在还有没有存钱罐卖都不清楚了,有没有的卖倒不重要,好歹它也可以算作一样东西,摆着看也行,重要的是现在人们根本就不存零钱了,有整钱也都放银行或花掉了,存钱罐又能装多少呢,再说还没有利息。
决定搬回惠州之时,也是深圳的家不复存在之时,心里几多郁闷,收拾打包的时候,舍弃了很多杂物,也送出去了一些书籍和物品。前些年在景德镇买了四个大瓷瓶,当时货到的时候,让一个喜好书法的朋友来挑走了一个,搬家的时候又送出去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名家”之作,当时也是想名品送好友,是值得的,但是这个小扑满我却舍不得,就带到了惠州,放在书房。
也说不上为什么就那么喜欢,也许是源于从小就知道的这两个字,也许就因为它是陶制的,也许因为它带着一些远古的气息。
一个器物,总有它的作用,扑满呢,就是给你做一些小小的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是小孩子自己平时的一点点零用钱舍不得用,存起来,到过年的时候,砰的一声,摔了扑满,取出钱币,去买好吃的好玩的,让新年更添一份欢喜。
扑满,一个不大的物件,浑圆朴实,放在那就是个安分的样子,因为安分就会让人安心吧,尤其知道它肚子里还有能给你排忧解难的东西,它就会是某一时段的定心丸,在需要的时候,它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如果是我,就不舍得打碎它,不舍得打碎的前提就是不能使用了,这个古时的实用之物,现时成了真正的摆设,不过,单凭它“扑满”这个名字,就是一种记载,它的价值也就不在是否实用上了。
“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