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认识马未都的,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每天听他一讲,很不过瘾,后来关注他的博客,马先生说答应了朋友每天写一篇,所以真的是每天更新,也会时时的看,后来有一次深圳招行搞一个活动,请马先生来开讲,朋友请我,我又现场听了马先生的讲座。
今天想起来说马先生,是因为近期在手机上听《观复嘟嘟》,听的很过瘾,之前在电视上看,一周一集吧,还要等,有时候又错过了,如今手机上一百三十多集,随时听,还可以连续听,真的很过瘾,一边听还会一边的产生联想和接受知识,也会有会心一笑和恍然大悟,当然,还有感慨,就是觉得马先生博古通今,讲什么都在谱上很有道理。
《观复嘟嘟》每一集都会拿出一件或几件与当天所讲内容相符的文物来展示讲解和阐述,即使话题是现代的今天的,马先生依然会用古文物做一些映照和比对以及说明,真的很有意思。
当初,马先生做这个节目,用了嘟嘟这个词,我猜就是一个人嘟嘟囔囔的意思吧,观复博物馆里有一只猫叫“马嘟嘟”,马先生说“跟我一个名”,做这个节目马先生就成了马嘟嘟了,每一集马先生都会说到观复博物馆的猫,还有一集专门说这些猫,特别有意思,说这些猫的同时依然没有和历史脱节,把猫的历史以及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中国并出现在文人的诗文当中都讲了一讲。
说马先生谈古论今,那是真的谈古论今,说到历史,说到古代文物,马先生娓娓道来都会跟今天联系在一起,比如古人什么习性呢怎么讲话呢,现在的人又有哪些改变,讲话的方式又有了什么变化,比如古人的审美是什么样的怎么在文物上表现出来,现在的人又是什么样的审美观是怎么把这些观念打造在器物上的。
听马先生“嘟嘟”,你会觉得他喜欢古董,从收藏开始,到做成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他不仅仅是只对文物收藏感兴趣也不是盲目的收,他有很深的文物知识历史知识做铺垫,所以有一双火眼金睛,在收藏的过程中,又从文物上挖掘出当时的历史。在他的“嘟嘟”里你就能听到当时的社会政治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真是极有意思。
马先生什么话题拿起来都能说,就像讲单口相声,像脱口秀,时下网络新词,大众化用语也频频出现在说话的过程中,从古到今,从今到古,来回穿插,衔接的特别好,毫无违和感,也让你听的兴趣盎然总是意犹未尽。
能够这么融会贯通的谈古论今,拿起一个话题就说的条条是道让你服气,说的还那么自然而然,这也是多年来的自我修为得来的吧。所以说人就是不能放弃学习不能放弃读书,像马先生说的,“读书究竟有什么用,我很难回答他,但我可以告诉他的是,如果你不读书你一定是个无用的人。”
转眼自己已是老年,跟马先生也算是同时代的人,有一次在“圆桌派”上吧,马先生说越来越多的接触“死亡”这个词和事儿,太爷爷走了,爷爷走了,父母走了,那不就轮到我们了吗,说起来可不就是这样吗,但是在有生之年还孜孜不倦的传播知识做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这就很可贵,我们也都应该这样做。
以上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特别鸣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