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的那个星期,帮女儿搬行李回深圳、租房、打扫和安置,忙了几天,女儿租的小区房,有电梯,出出进进上下楼都是乘电梯,那天在电梯里,我突然一下恍惚了,一时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其实那几天,都是这种状况,虽然是在深圳,但南山区我一点都不熟悉,那些街道,马路,楼宇,都不是我以前经常看到的样子,时不时的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那天在街边拦车,我还和女儿说,原来是在深圳啊。
我本身是个不好动的人,喜欢安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宅”,出门“奔波”的事儿能省则省,反正吧,就是不爱动比较“懒”。
但是,爱不爱动的,也不是自己说了算,有事儿的时候,不动也不行,那叫必须动起来。前些年,就比较奔波,这“奔波”大概是从办了内退手续之后就开始了,出门旅游啥的不算,主要还是经常回家陪伴父母,来回开车倒也是极方便的。后来就是去广州照顾住院的父亲,再后来就是和弟弟轮流回家照顾母亲,再再后来就是收拾行李搬回惠州,而一旦有什么事儿还得往深圳跑,还得住酒店,这样,感觉上就有点“奔波”了,而一旦奔波,心就不容易安静,就容易毛躁。
在深圳时住的就是没有电梯的房子,六楼,上上下下几十年,已经很习惯了,在广州的时候租的是电梯房,每回回深圳上自己家那楼,步履的频率还是熟悉有惯性的,上楼一点都不觉得费劲。在广州,每天跑几趟医院,病房是13楼,租住的房子是14楼,那两年跟电梯的交际是最多的。
所以这次在深圳,在女儿租住的地方进出,乘电梯上上下下,就会突然恍惚了,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同时也会想起在广州的日子,似乎回到了那样的一个情境之中。
如果经常出门,经常变换居住的地方,就容易产生“身居何处”的感觉,有时候,一觉醒来,没睁开眼睛呢,就先想我这是在哪呢,或者一睁眼看到的并不是自己认为的场景,就会迷惑一会儿,就要思量一下,直到确定自己当前的位置。
家,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总是奔波在外,家就如同虚设,如果生活稳定不需要经常迁移,那么租的房子也可以是一个安逸的家。有家而免不了四处奔波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今夕何夕,我在哪里”的感觉,我还是喜欢不那么奔波的日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