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春节旅游回来之后,不经意间老是听到有一阵一阵的钟声,每天都能听到好几遍,这钟声就是寺院里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钟声,不定时的,随时的就能听到。
我知道惠州市修葺一新的水东街在春节期间开张了,街里的建筑是仿古的,有民俗一条街的意思,在微信朋友圈也看到有朋友介绍,同学不但去那里玩和逛,还帮我买了几个竹编的器具,让我很是喜欢。
我猜想这钟声也就是今年新春与花灯啊水东街开张啊什么的一起应景应节出现的,我最好奇的是这钟它是挂在哪里的,不定时的钟声又是谁撞击的,跟女儿说起来,女儿说是哦,不是整点敲的,也不是半点敲的,间隔的时间也没有规律,所以我又猜,大概是付钱敲钟吧,游客付款就能过把瘾。
到底,惠州是一个旅游城市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如果是古刹钟声那也平添一份厚重,或者是“夜半钟声到客船”,也多一点浪漫气氛,可是不分时候、没有定时的,就来那么三五下,也有点不像那么回事,如果都是利益驱动,那就更让人觉得无聊了。
一个城市,如果能有暮鼓晨钟,定时响起,不但能向市民提醒时间,还会有一种幽远缠绵的味道,这样的声音真的不介意它就那么一天天一声声的从古到今的响下去。
说起这个钟声又让我想起“雨打芭蕉”这个我早就想说的话题,因为一曲民乐《雨打芭蕉》让我觉得这个词都充满了诗意,看古今文人画也有那芭蕉小品,看着特别有美感,而诗人也多有芭蕉入诗的句子,或清美或悱恻或多情或惆怅,种种的描写让芭蕉有了脱颖之美。
现实中呢,我老爸以前种了几棵芭蕉树,慢慢的也发展出了许多,最近观察,芭蕉叶经常都破碎的条条缕缕的,而芭蕉的果实呢,也与“被偷”联系在一起了,本是俗物的芭蕉经文人的笔变得雅了,可沾了不文明的行为之后雅的又变俗了,就好像那暮鼓晨钟也成了游戏的玩意儿。看来,无论诗意还是情怀,都还是在远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