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转的一个帖子,是一个女儿“吐槽”自己的母亲的,看了之后让我很是感慨,也有很多想法,就是觉得任何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而且大多都觉得自己有理,各执己见,很难融合。

其实,就是我自己,在看到或碰到一个事儿的时候,都会左左右右的有各种的想法冒出来,经常的不出声的就自己跟自己“辩论”了几个回合了。
就拿这件事来说,我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这个女儿太不体谅母亲了,在心里觉得母亲看不起自己丈夫,就拿这个来衡量,就认为母亲是因为这个而对她们苛刻了。
那这件事怎么说呢,我觉得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互相太依赖了都不好,能够自立是最重要的,父母帮助子女也应该有个限度,子女也不能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付出。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进入老年,很多都在带孙辈的孩子,做了祖辈的人无论经济上还是精神和体力上都在无偿的付出,家庭和谐的就不说什么了,最看不过去的是,一些子女对父母给予的无私奉献都心安理得的接受,好像父母不帮你带孩子也没事可做,根本没有想到应该给父母一个空间,让他们过他们自己的自在的生活。
奉献也好,无偿付出也好,能相安无事就很好,可是有一些并不,做父母的辛苦劳累了还不得好,子女不说感谢的话也就罢了,还一味的索取,动辄就责难父母,认为父母不体谅自己,却没有想过自己又何曾体谅过父母。
本来,一个人,父母把你抚养成人,你就应该自立,不再依赖,父母帮助你是父母的情分,父母不管你也并没有错。成年之后,你就与父母一样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什么理由只要父母往你这边倾斜呢。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东西不能撼动,又有近几十年来的经济改革变化,多种因素令到现在的家庭和年轻人都压力重重,如果我说一旦成年都脱离出去,根本不应该依赖父母那也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关键是要体谅父母,换位思考,那个帖子里的女儿那样吐槽母亲我是不赞成的。
以前我们总是说西方国家的家庭关系我们不太能接受,孩子满了十八岁就出去自立门户了,经济账也一笔是一笔,算的清清楚楚,父母并不大包大揽的承担孩子的费用或应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这些都让我们觉的少了一点人情味。现在看来这样的方式是有很多好处的,这样孩子才成长的快,才会有担当才能撑起自己的家,才不会动不动就朝父母伸手,要不到还抱怨。
“各有所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社会上生活中,一件事情出来了,持各种看法的人都会有,说什么的都会有,遇到事情,如果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并固执己见,那就难以和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