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被很正式的说出来,并不断的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和场合,就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是不能做到“人人平等”,还有很多不平等的现象存在,在这就不说不同的人用各种努力和牺牲换来的各种优越的地位和生活条件,只是想说,在人们的心里是否有“人人平等”的意识。
现实中,很多人并不存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大家都差不多,自身条件和所从事的职业都会让人无意间分出个高低贵贱来。最近在看电视剧《急诊室故事》,里面一个情节就是,一位老人在家二氧化碳中毒,在急救车无法迅速到达的时候,急诊医生用急诊摩托抢先到达施救,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动用了交警开道,不幸的是,老人依然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老人的邻居一位大妈,一直在旁边说老人这一生都生活窘迫,都没有得到过什么,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享受了VIP待遇,有警车开道,有急救车救护。这一番话就是说很庆幸老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这样走也值了。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观念在作祟,一个普通的的人,就不能享受警车开道,就不能第一时间获得抢救了吗,遇到这样的煤气中毒事件,或者说任何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根本就是生命而不是身份的问题。就因为没有人人平等的概念,在那一年那一场大火中,才会有“领导先走”,而学生和老师葬身火海的事件发生。
“人人平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事情,并不能轻易达到,与人人平等相比,人们可能更具备维护尊严的意识,生与死,都关乎尊严,人们也更重视是否让自己保有尊严。
人生在世,有尊严的活着,很重要,除非你自己不要。身心健康的活着,尊严就靠自己建立和维护,这说起来不算什么,也是自然而然的,最难的是重病和死亡来临之时,种种不堪会让人觉得尊严尽失,所以,近几年,人们有了更理智的生死观,也更认可“有尊严的死去”。
这个关于生死与尊严的种种观念在《急诊室故事》和《急诊科医生》这两部剧里有很好的诠释,尤其是后一部剧,把近几年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中遇到的事和引起讨论的事都演绎了出来。
《急诊室故事》里有一个情节是一个老太太在临终的时候,尽管家属之中还有人坚持要抢救,医生还是建议放弃创伤性抢救,让老太太平和的安然的离去。老人停止呼吸之后,她的儿女们也都认可了这种方式,老人的儿子对医生说,感谢医生的提议,没有让他的妈妈再受折磨,老人走的很安详,医生说很感谢病人家属能选择这样一种陪伴老人离世的方法,老人一定是走的安心的。
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越来越多的接触“死亡”这个词,也看到听到各种的因病离世的事情。一个朋友的父亲,八十多岁了,患病多年,因为老人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一直都生活的有质量,在医院最后的日子,已进入弥留,家人选择了不做创伤性抢救,也是让老人安然离去。
一个朋友的妹妹,才五十多岁,在身患癌症,几经治疗,知道难以康复之后,选择了放弃治疗,免去了各种治疗的痛苦和难堪,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用自己愿意的方式,清醒的与家人道别然后离开。
我们有太多的传统观念,比如好死不如赖活着,真的让人倍受折磨,病人和家属都感到极大的痛苦。所以我觉得我前面说的两个例子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选择有尊严的离去,是病人家属对亲人的尊重和体贴,也不会让活着的家人心中留下阴影。
妈妈走后,我看到《急诊室故事》里的那个情节,觉得那情景与我所经历的及其相似,心中自是百感交集,我的内心是觉得如果妈妈的生命历程已到最后,我希望她能安安静静的走,不要再受任何折磨,我不希望在最后那几分钟里,她还要被按压被电击,我只想握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轻轻的说妈妈你放心,我们都会好好的,你放松,好好的睡一觉……
无论生死,都要有尊严,有的是别人给予的,有的是自己给予的,看了关于急诊室的两部电视剧,觉得剧中有很多进步的理念,也充满了人文关怀,我们的社会都像剧中这样,就很美好。
我文中所说是指病入膏肓或无法回生的情况,不包括其它,希望各位读者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