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事情不但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甚至还会颠覆长期以来的约定俗成。也许,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或流传千年的成语和经典句子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这几天,在照顾妈妈的过程中,因为许多的力所不能及,我就觉得不管是身体还是大脑的记忆,妈妈的状况分明都是“循序渐退”的。老年人,身体机能是渐渐衰退的,尤其是病重之后,如果不是突然恶化,你真的能够看得见那循序渐退的过程。
再说“人死不能复生”,这几年真是前所未有的频繁接触死亡,不管是听还是看,死亡之近之在身边,让人很是伤感和悲痛,但是自然规律更是不可抗拒。安慰人的话常常是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说的是人死不能复生,但这句话倒好像包含了一种无奈和祈望,好像如果有可能,还是复生的好。可是,对饱受病痛折磨,走了就等于解脱的人来说,复生,是不是要接着受罪呢,还是“人死不要复生”吧。
中国人讲中庸,家族观念重,又特别讲面子,“亲兄弟明算账”这个事,一定是经历了很多很多的纠纷很多很多的不快和很多很多的无法用亲情调和的矛盾才被认定下来的。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并没有在全民中形成规矩,很多时候,还都是模糊着,反而一到需要明算账的时候,就各种不和谐冒出来,就像俗话说的按下葫芦浮起瓢,打官司都难以解决,所以,还不如“亲兄弟不算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最伟大的老人家说的,但是,如果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事不同对待这个角度讲,你又凭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呢,你怎么能保证你“老吾老”的方法可以“及人之老”呢,说不定起了相反的作用呢,医生看病也只能针对每个人来,并不是所有的药下到一个锅里,谁吃都有效的,依我看,“老吾老莫及人之老”才好。
最后,再说个“众口难调”,这个本来是指一种现象,经常用在大的伙食单位,说厨师做的菜再好吃也不一定人人满意,因为众口难调,也说在一个团体里要形成统一认识比较难。单单从这个词来说,我就觉得为什么要去调众口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这本来就是天生的,我们也常常会赞赏个性鲜明的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也是很可怕的。如果人类是整齐划一的同一种人,思维特点爱好什么什么的都一样,那人类还会进步吗,那还会有各种标新立异的事物出现吗,还会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还会有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吗,只有保证人的自由思考,保证每个人能有独立的个性,社会才不会停止发展。“众口难调”?改成“众口勿调”就行了。
最近家中状况频出,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脑子里不知怎么产生了这一系列的想法,也没细琢磨,肯定是有失偏颇或者乱弹琴了,记下来,继续琢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