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玩物丧志”这个词,虽然这是个具有“警戒”意义的词,可我们还是小孩子的那个年代哪有什么“物”可玩啊,所以,这个词说的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那些个年代的事。
说是无物可玩吧,这个词却一直跟随着我们,渐渐的也就显出了意思,但凡孩子“玩”的不是父母眼中认可的东西,就会被告诫“小心玩物丧志啊”或者“可不能玩物丧志啊”。
最近,我又常想起这个词,怎么想都觉得所谓“玩物丧志”并不完全正确,首先,在无物可玩或不允许“玩物”的年代,“志”,尤其是个人的“志”,也是不存在的,没有志,又何谈丧志呢。
那么,玩物就一定丧志吗,当然不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世襄老先生,因从小好玩,最后玩出了一个具有火眼金睛的文物鉴赏家,著名收藏家,还著书立说,留下珍贵的文字资料。
不说这典型的,就说普通人,如果有能够玩物的条件,或有玩物的心,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一个人如果什么爱好都没有,真不知道会多么的枯燥乏味。并不是说玩物就丧志,或者玩就玩出个什么家来,是说一个人,有一些爱好,有一些对某种物件的关注和兴趣,再由兴趣到把玩到琢磨,生活就多了一些乐趣。
我们看看身边的人,一定有一些是因为“玩物”而让自己变得丰富起来的,并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生活内容的丰富,还有内心和精神的丰富,也自然的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一般对某一种东西有爱好的人,都会对这类东西用心去收集,进而琢磨,渐渐的在这方面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了,也许他的“收藏”一点都不值钱,也不能成为什么有代表性的东西,但是这个“玩物”的过程难道不比那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要好吗。
有几件你觉得可爱好玩的东西,会让生活多一些乐趣,就算你不会对这一类的东西有更多的了解,不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是,看着自己淘来的这样东西,当时的情景,怎么来的,又历历在目,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啊。
把玩,这个词就很有意思,你喜欢的东西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左左右右的看,或者仅仅用手去感觉,你与它之间的故事就在把玩中一一再现,时间长了,你们之间不仅有故事还会有感情,这样的一种玩物,跟丧志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其实,成语说的都是特定时间下的特定的事,被后人引申来用,当然是有借镜的作用,我说的这个“玩物丧志”不是要推翻以前的什么,只是从字面上做了另外的解读,觉得玩物也可以是有益的,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