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大自然野趣”公众号上看到雪鸮的文章:《棚拍,拍鸟人成了害鸟的帮凶》,文中说到:从论坛上搜集到的几张鸟的片子来看,鸟,可以清晰数毛,捕捉的动态还兼构图之美,有画面感,但遗憾的是,这些片子都来自棚拍,拍囚禁之鸟的“作品”。
所谓棚拍,就是在囚禁着很多鸟的棚里拍摄。都在棚中,人和鸟隔着一道隔离伪装网。很多鸟棚是由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改造扩建而成。在大棚内有人工造景,如花草和树木,甚至是水塘。鸟棚的经营者从鸟贩子那儿购买数十种野鸟,数量有上百只,放在棚里。然后,在树枝或花上放面包虫诱鸟来吃。拍鸟人一般不进入鸟棚内,坐在棚外,通过孔洞把镜头伸进棚内拍摄。
文中还说到:拍鸟费用高,无论是置办价格不菲的长焦大炮,还要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走。还要有时间以及好体力。毕竟,在野外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那可不是浪漫的事,既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受风吹日晒雨淋,还得扛住蚊虫叮咬。所以,
你情我愿,鸟儿成了摇钱树。棚拍之所以愈演愈烈,首先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迎合这些人的需求的棚涌现,吸引了很多人加入棚拍大军,钞票来得快,更刺激了棚拍经营者的欲望。棚拍,在欲望膨胀、毫无节制的人群推动下,已经快速成规模化,组织化,形成罪恶的产业链。
结果当然是很多野鸟在这样的过程中死亡,包括一些国家保护的种类。
看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些很漂亮的鸟片,那是情不自禁的由心里发出赞叹的,自己手中的机子是做不到的,也没有时间去寻找和等待,那个时候我还一直以为所有的鸟片都是摄影者从野外拍回来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朋友说终于看到拍鸟人的“诱鸟”了,说以前只是听说。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他什么是诱鸟,朋友告诉我就是用诱饵挂在树枝上等鸟儿来吃的时候,拍照。
我这才知道,还有“诱鸟”一说。这之后,我又看到一个新认识的影友拍的非常精彩的鸟片,我“居心叵测”的问,不需要诱鸟吧,是自然状态的吗?影友告诉我:“纯天然,就是需要扎营隐身长时间守候”,后来我又从这位影友的“美篇”里看到他对这种鸟的介绍,是每年只有那个季节才能拍到的,我认为,这样的摄影人,才是值得称道和敬佩的。
也巧,又过了几天,我还真的是看到了“诱鸟”的片子,是在一个摄影群里,片子当然是很精彩的,但细看之下我觉得有点不对,把照片放大一看,见识了“传说中的”诱鸟,说老实话,我这心立刻就沉下来了,这样的行为我不认可,这样的片子我也就不赞赏。
虽然,这跟棚拍还有些区别,鸟儿可能也还是自由的鸟,这些鸟大概都是习惯了于城市生活的,与人类也有了和平相处的经验,但就是因为这样,因为你需要拍它们你就用诱饵来“钓”它们吗,我觉得这是对鸟的不尊重,是一种戏弄,你有没有想过鸟的感受。
前面说的那篇文章中还说到,有很多网友反对棚拍,认为“在谴责那些棚主无视鸟类的生命、以此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同时,拍鸟人是不是该扪心自问?”“棚拍违背了自然规律,与“美”大相径庭;严重干预野鸟自然生存规律,十分残酷;棚拍,滋长危害鸟类生存的功利行为,给野鸟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存隐患。”
摄影,本来就是捕捉自然中那最动人的一瞬间,拍摄动物,要的更是真实和自然,包括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鸟类)的自然状态,一切人为设计出来的都是没有意义的。
鸟类摄影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鸟类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自然美的,作品才有可能称得上是艺术的。野外拍摄,摄影师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精力消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张好的鸟片,都是大量心血铸就。
现在有很多摄影者,为了所谓的好片,不是布景就是布局,比如大榕树下的老农和牛,比如湖南小东江的渔翁撒网,这样一个景点一天就能出几万甚至十万余张的照片,真的不会让人倒胃口吗!棚拍鸟类和诱鸟,其实就是投机取巧,是伤害野生动物生命的行为,希望摄影人也要有良心,用真心去对待自然对待摄影,不要让摄影变了味道变了性质。
这是影友“留影”的作品,在雷州拍的栗喉蜂虎鸟~~




这是诱鸟的图片,也感谢图片的分享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