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天伦之累”之后,有好友说:“感觉社会现象及人们的认知真是有点极端。当年(将近30年前),奶奶们大多都还有自己的子女在抚养,对于孙子既不出钱也不一定出力;现在呢,奶奶们大包大揽,还直怕做得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年轻人呢,因为工作、因为生活都顾不上照顾自己的下一代,我们中年人也确实觉得他们没有时间精力照顾。这样的现象肯定不正常,总感觉,我们社会的某些环节出了啥问题。
另外,多子女家庭中,总会有一些子女在父母面前喊累、喊穷,给父母增加心理负担,真心不喜欢这样的。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有谁不累、有谁不难?父母老了,子女自己解决自家的问题就好了。(米兰)”
同学也说:“我的孩子是自己带的,女儿一岁两个月就被迫入托儿所了。孩子的奶奶说她带孩子带怕了,不给带,姥姥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带孩子,也不能说让奶奶带。于是要上班,还要带孩子,还要读书充电.....太累了。好在国家搞计划生育,使咱这一代女性没被拖累一生。可没想到这一代50、60年代出生的中老年了,大多被孙子辈拖累,又出钱又出力的,每每遇见好朋友都是满肚子不愉快。这个社会真是出问题了,是这代人过于勤奋?还是下一代过于不能自立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阿东)”
朋友和同学都说出了一些现状也都同时有“为什么会这样”的感叹,其实,我也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如歌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可世界变化再快,也有快的原因吧,再不可思议的现状也有它的来龙去脉吧。
我们这一代人,刚刚踏入和正要踏入爷爷奶奶行列的这一代人,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一些很单纯的人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复杂时代,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无用论,又从读书无用论到唯文凭论,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从兄弟七八个到只能生一个,从“集体创作”到“各显神通”,从“大公无私”到“白猫黑猫”……这一切,让这一代人摸索,磨合,纠结,适应,各摸各的石头,一部分或一大部分人,矫枉过正。
我以为,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独生政策的推行,这一代人,从小兄弟姊妹多,大多是“放养”的状态,没有太多父母的陪伴,到自己有了孩子,又只能生一个,当然是百般呵护,把自己曾经缺失的都找补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曾经,不是有小皇帝之说么。走进新时代了,孩子成了这一代人所有的希望,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抱负都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所有的打拼也都是为了这唯一的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这样的呵护宠爱也成了一种习惯,在孩子已成为父母之后,仍舍不得撒手。那些不舍得放手,继续包揽孩子和孩子的孩子的所有生活的人,又怎么可能回过身来照顾自己的父母呢,他们没有时间,他们分身乏术,他们正受着天伦之累。
也许,所谓的天伦之累,“都是独生惹的祸”。我的思路不一定对,我说的,只是我所见和我对此事的一些看法,矛头并不指向所有的整个的这一代人,确切的说,还是说自己家的事。
其实,平时也总是想,你能左右的了谁呢,难道你还想“拨乱反正”的去讲道理吗,人家也有人家的道理,你不是很赞成从心而行吗,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从心而行呢,人家也是从心而行,你又能说什么,你还给人换心不成。
本来,人就是各种各样的,根本不可能统一认识,按一种模式去作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处世之道,跟时代大背景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一向崇尚自由的你又为何要干预别人的选择呢。就是就是,这一篇,算我白说,这一篇,算我没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