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情很有趣

(2016-11-09 22:53:40)
标签:

表情

表情包

文字

交流

分类: 随笔

   最早接触“表情”是在QQ聊天那里,那时还不知道它们叫做表情,我管它们叫图标,女儿纠正我说是“表情”,这表情,还让我消化了一段时间。

后来在博客的评论栏里也有表情了,你点评的时候可以配个表情。再后来就是微信了,表情(符号)越来越多,还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表情包”,一套一套的。早期QQ聊天那里有的人根本不说话,你来我往都是表情,现在有的微信群里也是只见表情不见文字。

我自己也是慢慢接受并使用的,并且感觉到表情使用上的有趣,说说它的想法有一段时间了,却一直没组织好。最近看201610期的《小说月报》,里面范小青的《谁在我的镜子里》就有一段说表情的:“发表情这东西真是太好了。不想说话,不能说话,说不了话,或者说得太多了想打住,都可以用表情代替。表情应有尽有,多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提供不了。简直太完美了、太中意了。”

就是这样。在看到表情的时候,有时候你就会忍俊不禁,年轻人使用的多也自如,往往是夸张,比如想表达自己伤心,不是大哭就是满地打滚,一语不合就弄个表情搪塞你,你看了不但不生气还会忍不住笑起来。

大男人使用表情的时候,也许会让你“惊诧”一下,觉得这人还有点可爱,有点童心未泯,有点风趣。有些人喜欢在一段文字里加表情,看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但也有跳跃顽皮活泼搞笑的效果。

说到我自己呢,不是那么多的使用表情,也不依赖表情,但我也很喜欢表情,有时候,和人说事,说的差不多了,有别的事,又不知怎么打住,就发一个微笑的表情,在我自己心里是结束的意思了,对方也都很默契,每次都是这样,回一个微笑,就到此为止了。

有的朋友一段时间不见,贸贸然的去问,又怕不合适,就先发一个表情过去,没有回应也就算了,有回应了,就可以聊起来了。

有时候,看朋友圈,发评论,一段话说完了,重看一遍,觉得可能会引起小小的歧义,又懒得改,就加一个表情,或者是龇牙咧嘴的笑,或者是捂着嘴偷笑的样子,觉得这个表情能化解,对方肯定知道是调侃而不会误解了。

表情还可以化繁琐为简洁,比如朋友有伤感的事,有需要鼓励的事,你一个双手合十的表情,一个握拳加油的表情,比你絮絮叨叨的啰嗦要好很多,这时的表情有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的作用。

在群里使用表情是最有趣的,大家同时在线的时候,说了什么好笑的事,打字很不赶趟的,就来一个乐不可支的大笑发过去,一切都在不言中了。有的朋友说的话让你特别有同感,你总说有同感也觉得没有新意,就一个“我赞成”或“这个同志很有才”的表情发过去,即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夸了别人,真的是很好的。

在群里发红包,一遍遍的说,就不如用表情,拿个大锣使劲敲并喊“抢红包开始了”,然后再发一个把红包四散撒开的表情,跟着把红包发了,整个过程就很有喜感很快乐,抢了红包的再发出各种各样的“谢谢”的表情,这时就整个一个欢天喜地的画面,非常有趣。

   表情可以代替你的各种心情,不知怎么用文字表达的都可以用表情,有时候文字并不能那么准确,表情却可以,真的很有意思。有了“表情”这个功能,还真是让交流多了一种方式和更多乐趣,也正像前面引用的范小青的那段话,真是“太完美太中意了”。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它,不能让它取代了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