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琐记·好好说话

(2016-09-23 20:57:11)
标签:

生活

说话

文字

琐记

分类: 随笔
生活琐记·好好说话

我转发物种日历的《秋葵》,同学评论 :
不喜欢吃。觉得像仙人掌。女儿甚喜吃之。

关于这个评论我问朋友,这样的句式你喜欢吗?你觉得怎么样?

朋友对该评论句式的评论 :
精练,古文的味道。通篇都是这种的文体可能会觉得古板,但有时用上也是很不错的。

我回复朋友说:而我是不大喜欢这种行文方式的,当然也不能以我喜欢与否来断定优劣,只是记得老师说过 : 最忌这种一半一半的文法, 要么你就全是白话文,要么你就全是文言文。

我说不喜欢这种行文方式是觉得在阅读的时候会有不顺畅的感觉。比如“ 女儿甚喜吃之 ”
这句,看似文言,又不全是,如果换成“ 女儿甚喜食之 ”就比较顺。但即使这句顺了,与上句还是有不搭的感觉。

以我之愚见,要么是“ 不喜欢吃。觉得像仙人掌。女儿倒是酷爱 ”。要么是“不喜,因其似仙人掌,小女甚喜食之”。

这里并非纠错,也不是矫情,更不是要分个高下,我模拟的句子也并不一定好。只是,长期阅读,养成习惯,会对错字别字有一些敏感,若是看书会用笔圈出来。对句子是顺口还是拗口也会留意一些,毕竟阅读时也是一字一句的筛过的。

前些日子就从微信圈的各种帖子里揪出一些笔误,写成博文评点一番,之后也觉自己甚是无聊。在看朋友博客时有一个错别字,其实那只是输入方法上的误差,我也留言指出, 这个时候已经觉得自己是有病了,这回拿同学评论的句子来“做文章”,跳出自身来看,也觉得不是小题大做就是病的不轻。

只是,内心又总是觉得,我们的语文有那么好的基础和传承,我们不应该在使用的时候连基本的顺畅都做不到。虽然说现在的网络时代,新词倍出,“不好好说话”的大有人在,但那更多的是俭省是为了方便也因为有很大的受众范围,甚至被广为接受,很快就约定俗成了,你仔细看看,这些新词简是简了,省是省了,还没有啥不通顺的。

有句话叫“有话好好说”,语言变成文字,也还是语言,它用平面反映立体,一个字一个字进到眼睛里再通过大脑变成一句话说出来,通不通顺立马见分晓,如果你用口语不是这样说的,那么这样写出来也不见得好。
你与人聊天说到某种食品,你大概只会说我女儿可喜欢吃了!或者我女儿特喜欢吃!甚至我女儿超喜欢吃!而绝不会说“女儿甚喜吃之”。

是,落在纸上的文字,也不尽然是口语的直接转化,比如公文比如檄文比如杂文散文等等。但是上下句的统一,文法的一致还是应该的,尤其是简短的留言和对话。

上半句白话文下半句文言文也不是没有,一般情况下是引用,古文或古诗词中现成的句子,正是浓缩了你要表达的意思,说着说着引用一句,那就很自然, 比如我们说到善待老人,就会很自然的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的引用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只觉得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其实一直想就“怎么说”或“怎么写”说点什么,又懒得去找例子,刚好碰到这句话,就顺手用了,并不针对谁,只针对一句话几个字,说错了,算我有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