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说《生死遗忘》

(2016-08-10 23:56:33)
标签:

王周生

长篇

《生死遗忘》

阅读

分类: 阅读札记

    王周生的《生死遗忘》,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看到,正是时候,前两三年的经历正好是个铺垫,如果更早几年看这样的故事,也许我就只是看人家的故事了,但是因为自己有了经历,一边看就会一边把自家发生的事的画面调出来,重叠上去,其实,并不能完全重叠,只是双轨并行,也正因为是这样,有更多的感触,更多的感慨,和更多的遗憾。

最早知道“阿尔兹海默症”只是字面的,然后是听说,并没有那么真实的感性的认知,直到进了医院这个环境,才看到一些患有这种病的老人、和在老人身边的人的种种言行。

八十年代,文学作品冲破了文革时期的禁锢,冲破了“高大全”的框架,更接近生活更真实的反映生活,那时,我听一个老师说现在的文学作品(小说)干预生活。老师说的“干预”就是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意思。

王周生的这部长篇小说就让我觉得是非常非常真实的反应生活和再现生活的真实,作家笔下的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肖子辰,原来是那么浪漫那么有学养那么的有才华,可是病魔让他经常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倒退回了青年时代甚至像个孩子,其实,书中的肖子辰病症还不是那么严重,但已经给家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和困扰。

肖子辰的女儿,本来并不跟已经和母亲离婚的父亲住在一起,但在父亲的第二任妻子逝世自己又患病之后,女儿肖莹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工作家庭母亲丈夫儿子,还有职称的晋级考试等等,真是一地鸡毛让她顾此失彼,但是,该承担的责任又怎么能推卸呢,职称与父母相比,还是父母重要啊。

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全心全意一生都在爱着自己丈夫的凌德磬,在和丈夫离婚二十年之后,自己也已经七十七岁的时候,为了女儿也为了这个曾经和现在都还深爱着的男人,接受了他回家居住和生活。

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就风平浪静的,后来又出了那么多的事,凌德磬中风瘫痪,女儿肖莹累出了心肌炎,肖莹上大学的儿子到山区考察,家里真是千头万绪一团乱麻,这样,保姆与护工就出场了,保姆和护工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在王周生的笔下真是淋漓尽致纤毫毕现,让我这个在医院里呆了两年的人深感佩服。

一部书看下来,流了不少眼泪,患病的肖子辰对女儿眼神的顾忌,对自己做错事的无措和在他熟悉的英文世界里的畅游,都会让你心疼让你百感交集,凌德磬作为一个护士长在自己中风之后根本就不想过度抢救和治疗,只想早点离去,可是人到那个时候想死都难啊,作为女儿又怎么能看着妈妈就这样离去呢,受苦受累也要照顾妈妈啊,那种母女之情也是感人至深让你潸然泪下。

还有肖莹的儿子,凌德磬的外孙,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年轻人,对外公外婆的关心体贴和照顾,也让你动容,特别是他因社会调查去了一趟沂蒙山老区之后,更增加了他对社会对老区人民的认识,更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和悲悯的情怀,有这样的年轻人,年轻人若都这样,才真的会让我们放心,这个国家才会更好。

可是,人和人是多么的不一样。一个家庭在遭受了这么多的“灾难”之后,给人的却都是感动,我们自己的家庭,或者说有多少家庭能这样呢。书的最后一页,让我数次掉泪,停顿几次才看完了。

    “记忆是生命,遗忘即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是以记忆的形式存在的,而当记忆不再存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只是,作为家人、亲人,我们该如何应对记忆一点点的失去后的他们。“遗忘即死亡”指的是精神灵魂的死亡吧,对于那还存在的肉身,他人不知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心血。命运让我们成为一家人,那我就自然而然的觉得应该不放弃不抛弃,我的遗憾在于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一样,因为差异而会让有需要的家人得不到应有的慰藉。正因为有很深的感受,才更为凌德磬一家所感动,真心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体恤少一分冷漠。

再说说《生死遗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万事皆有凑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