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在人间

标签:
余秀华诗集生活情感 |
分类: 阅读札记 |
她自己说,她想写作,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因为连拿笔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她选择写诗,诗,字数比较少而已。她说“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动,或沉落,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说的这么好的一段话,其实是作者自身的真实写照。她就是那么摇摇晃晃的站不稳,摇摇晃晃的她所在的不就是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间吗,幸好,她有诗歌这个拐杖,诗歌,支撑了她摇摇晃晃的身体,在摇摇晃晃的人间继续前行。
这本诗集的特约策划刘年在后记中说:“经济发展了,物质满足了,但幸福还没有到来,人们在反思中发现,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不是粮食、石油、住房和金钱,而是真诚的诗意。于是,在这个曾经以诗立国的国度里,人们开始往回找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能力。所以,余秀华走红,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是汉语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新诗自发地回归传统、回归现实、回归大众后必然的结果,是诗歌本身的走红。我觉得作为诗人和诗歌从业者,都应该感谢她,她让诗歌以一种比较有尊严的方式,重回到国人的生活中。她的诗歌读者,应该感谢她。甚至,这片土地,也应该感谢她。——不长诗意的土地,怎么好种菊花?埋骨头?”
“她拿起了诗歌做武器,但不是报复,不是自戕自弃,而是向命运和生活对她的不公,表示了轻蔑,她用诗歌传递给读者,她那我行我素的真诚以及对生命的信念。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稀缺的东西,也是让我对她充满敬意的原因。”
看余秀华的诗歌,我觉得从她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生活的本来样子,也可以看到生活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以及她对生活对社会的反思,还有她藏在文字中的丰富的情感。
正像她自己说的,因为写字都困难,她选择了诗歌,选择诗歌这种简短又浓缩的文体,就让读它的人要有与作者一样的想象力,一片云是怎么飘走的,河水是怎么流的,为什么这样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作者的脑海里又是怎么的场面,又是怎么样的风起云涌,透过短短的几句话,一首诗,作者表达的东西其实很多很多,比如这首:
《微风从我这里经过》
允许我沉默,允许我哭泣,允许我在这么远的地方
把爱情掏出来。如掏一丛夜来香
面临星光的时候,面临深渊
我一直是个怀揣泥土的人,遇见你
它就有了瓷的模样
却没有人来告诉我每一条路都是晴朗
比你易跌倒,比你易破碎
作为一个贩卖月光和人间的人
我允许你,笑话我
如果哪一个早晨醒来,找不到彼此
只有微风吹过
一定要微笑,无论记得还是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