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昨天女儿从广州回来,让我跟她一起在外面吃晚饭,说还约了茵茵母女,女儿说今晚吃江浙菜,“南京大排档”,新开的,这就去了,到得门口,却见等位的人坐了一溜,最后是足足等了一个小时还有多才吃上这饭。
门前挂的幌子就是“留住老味道”,味道正不正宗的咱也说不好,但吃着还真是挺好吃,那“清炖狮子头”说是用文火煨了六个小时的,吃起来不能不相信,那肉真的是入口即化鲜嫩的不行的,一碗阳春面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清汤,上来一看像是酱油汤,但是不咸也不是日式的大酱汤,还是挺“清”的,有淡淡的甜味,很可以接受,还忍不住多喝了两口汤。
说起来,我对吃什么不那么讲究,对烹饪也不那么懂,地方特色如果没有概念,那上来什么味就认定是这个味了,这一顿饭,吃的也蛮好。
而蛮好的还不止是桌上的饭菜,还有店里的氛围。首先说叫号,虽然是电子模拟的,但最后来一句“上座”,还是蛮有味道,被叫到号的客人会由一个戴瓜皮帽的服务员带到位置上,给你布上碗筷,弯弯腰,才走,还客气的不行。
服务员的穿着打扮也老式,与那种所谓的中式服装又不一样,很接地气又不土气,在店中来来回回的走,再加上那些竹编的灯笼和耳边响起的评弹唱腔,你就恍恍惚惚的有了穿越到民国的感觉。
其实,这个感觉在等位的时候就有了,听着叫号,看着“瓜皮帽”举着个红牌子带客人,看着门口的那些“幌子”,门前桌上有茶杯茶壶供等待的客人自斟自饮,然后还有一个女子竟穿着很配合环境的衣帽歪在门柱处,这边也有一个女子坐在木凳上靠在那打电话,电话虽然很现代,那架势却也透出些慵懒的劲儿来,再然后吃饭的时候,看女儿用手机拍食品,那一碟蘸料里竟映出了竹子灯笼的网格,如此的场景就像我坐在那边吃边拍的不甚清晰的照片一样,把人带到了另一个时代,虽然我也并不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