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王周生的散文集《桥在水上》。
王周生在序言里说有的读者说她的散文比小说好,让她心有戚戚焉,说知道是自己的小说写的不够好。其实我看过的她的几部中篇和长篇,还是很喜欢的,觉得写的很好,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也反映了女性的特点和女性在时代中的位置和适应以及变化。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看小说的,散文看的少,而那些写了长篇小说的作家的散文我基本一概的觉得他们还是小说写的好,有的看了,觉得一般,有的觉得有些失望,有的,干脆就不看了。
在微博上知道王周生的这本新书的,因为喜欢王周生的作品,所以还是买来看了,这一本散文《桥在水上》,每一篇都有事儿,或者说都有一个小故事,让我觉得像是看短篇小说,还是挺喜欢的,也不是说因为像短篇小说我才喜欢,当然是因为内容和文笔。
不是说一定就文如其人,但是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文字,还是有谱的,王周生的这些文字,怎么说呢,就是跟你娓娓道来,很平和,很低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高的道德标杆,就连“抨击”,如果也算抨击的话,都是心平气和的,但说出来的事又是会让你思考的。
那一篇《桥在水上》说的是一个母亲让两个孩子去照顾和亲近流浪者的故事,文字一点都不激烈,缓慢的叙述,但是却一波一波的冲击你的内心,然后,眼泪就流了下来,王周生把她看见的人与人的平等,流浪者对故乡的思念,孩子对他人的亲近,母亲对孩子的善良引导,都一一展示给我们看,很自然,很平和,就像桥下的水静静的流淌一样自然,就像桥本来就在水上一样自然。
看书,经常都会觉得“很巧”,有时候,是正好遇到什么事就看到书中说这样的事,有时候正好有一个字想不起来怎么写,就会在阅读中碰到,这本集子的后几篇写到“国庆节”写到“秋”写到“老人”“疾病”“遗忘”和“生死离别”,让我感同身受,百感交集。
有几篇,作者都写到自己的妈妈,爸爸,写到父母都是高龄而逝,但是作为女儿对父母也还是万分的留恋和不舍的,生时陪伴,病时照顾,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尽心尽力还是无法挽留,但是父母走了,就再也没有爸爸妈妈叫了。作者的话都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在静静的深夜,眼泪缓缓的流。
生活,人生,就像这书名一样:桥在水上,多么自然的事,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桥就是在水上,该做的事就是要去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