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看了刘若英的新书《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当时看这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说的肯定是“孤独”的话题,也是我喜欢的一个话题,或者说生活方式。
几年前,朋友小白对我说,如果送你一句话,我就送你一句:“享受孤独”,当时就觉得她说的特别好,特别准确,我一直未觉得孤独有什么不好,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是一种自己喜欢的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而已。
刘若英在接了稿约之后,知道自己怀孕了,但是她还是想把这本书完成,她说坐月子的时候无聊那用来校对和改稿也是不错的。
这本书以刘若英对朋友的访谈和与朋友聊天的记录组成,话题的中心内容就是“孤独,独处,自处”,刘若英自己以及朋友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感悟和平时经常的或偶尔的“孤独”是什么样的。
张嘉佳在“推荐序”里说:“自己很难知道,别人用目光雕琢出来的你,如今是什么容颜。但那些并不重要,我们终将明白,失去和收获相加,才是完整的。即使看不见的部分,消失并不代表离开,皱纹的含义,是青春加上衰败,并非单纯的老去。”
王浩威在“推荐序”里说:“温尼科特所讲的自在独处,特别是在别人面前还是可以留在自己的孤独里的能力,反而是一个人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标。”
“创作一定是孤独的,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存在的状态。”他说奥修是这么说的:“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这话听起来很吊诡,其实不然。这是一个既存的事实:只有那些有能力独处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而不会出现急着占有对方、不会变成依赖对方、不会将对方限制成一个静物,也不会像着魔般地需要对方。两人于是允许彼此绝对的自由,因为知道即使对方离开,自己还是可以一样的快乐。自己的快乐是不会被对方剥夺,因为快乐不是对方给了才有的。”
刘若英在书里记录了与朋友的谈话,也写了她自己对孤独的看法,对独处的喜欢,也谈了相处,和相处中的独处。她说:我称这本书为“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因为是在接了稿约之后才知道自己怀孕,所以这本书是和腹中的孩子一起成型和完成的,刘若英说:我珍惜并感谢,这段时间,我能够同时创造新生命,并孕育出这一篇篇文字。这让我被友情围绕,同时感受自由。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也一直会碰触到“孤独”这个词,也经常会有“孤独”的体会,但是,我也真的是很喜欢“孤独”的感觉,正像小白说的“享受孤独”。孤独和寂寞不同,它是一种自主的选择,不是被动的悲观情绪,在独处的时候,是有很多的自由的,特别是精神上的自由,而且,独处,可以反省,可以憧憬,可以放下包袱,然后轻装前进。
和孤独有关的生活和话题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从来没有去整理它,没有想着要把它形成文字,所以,一看到刘若英的这本书就买来看了,里面还真的有很多引起共鸣的话。
刘若英说:我始终相信自己,无论身处何种状态,我都可以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缓慢地回复到身心的独处状态,毕竟这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生存技能”。
“所幸善于独处的人,不会很容易地感到寂寞,自己与自己之间,其实有很多事可做、可以忙,不需要靠别人来知道自己的状态。可以自在处在独孤里,绝对是一种幸福。”
以前对刘若英了解不多,觉得被歌迷们叫做“奶茶”的这个名字真不怎么样,之后看了她的《我想跟你走》,现在又看了这本《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觉得这一杯奶茶也确实还是有些味道。
节日,雨天,看这本书,还真的是很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