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月五号,我们的纪念日

(2015-09-05 14:37:34)
标签:

知青

林场

惠州

生活

分类: 随笔

       今天早上起来,打开微信,先看了一段同学转发的视频,是新东方俞敏洪的讲话,在这段讲话里俞敏洪主要说了青春,说了理想梦想思想。他说青春就是犯傻,就是无怨无悔,青春也会犯错,他说“青春其实跟三个‘想’有关,叫做理想、梦想和思想。我的理想中并没有北京大学,但是我最后进了北京大学,因为我坚持了自己必须上大学的理想,知道在农村没有广阔天地,也不可能大有作为。”

然后我又在我们下乡知青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群里看到同学的一段话,同学说“五队七四届的朋友们,一九七四年的今天大家戴着大红花一起走进朱史洞开始了知青生活,住着土坯房,点着煤油灯,打草皮,开茶田,间伐砍伐,插秧割稻,样样难不倒我们。还有我们的看家狗虎子和豹孛。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朱史洞的花样年华,现如今都已是花甲。愿大家安康!幸福!快乐!美满!”

是啊,今天,九月五号,是我们的纪念日,四十一年前,我们高中毕业不到两个月就“轰轰烈烈”的下农场去接受再教育了,那时,我们都听信那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事实是,那里真的并不广阔,我们在那里也真的没有大有作为。

我们分期分批的离开那里,多年后回去看,我们一块砖一块砖建起来的房子还在,我们去的时候不通电,后来通过部队的援助,我们自己拉电线杆子,扯电线,把电引进了山沟里,现在那里的用电不知是不是还是我们当年开通的电路。

当年我们同一批去到林场五队的都是大院里的孩子,也大都是同学,后来几年每年都有知青进来,多了很多城区居民子弟和比我们小的大院的孩子,前年聚会的时候,有的说同学有的说农友,我说不如就叫知友,不过这个名称没有被叫开。

那时,年纪小,很单纯,都是随大流,“党教干啥就干啥”,那时都是“组织”说了算,读多少书,上哪干活都有“上面”给安排,我们这一拨人就根本没有选择的兴高采烈的到了林场的一个山沟里。

因为年纪小,因为没有选择,因为在一块的还都是发小同学,就像扎堆过集体生活一样,还是很愉快的。种菜,下田,养猪,上山,伐树,炊事,都是新的体验。有了电之后,有一年装抽水机,一合闸,水上来了,叶副队长大喊一声“好”,水突然断了,阿媚在旁说“好什么好,断了”,副队长说“好景不长嘛”,这样有趣的事经常发生,也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我们下放当知青,已是后期的事了,去的地方离家近,又是集体生活,还有工资拿,后来分批的离开林场,参加工作,这几年的林场生活也算在工龄之内,总的说来比之前去到边疆或插队落户的是好了很多的。

我们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生活还是比较优裕,到了林场就有些过艰苦日子的意思了,每周只能吃上一次肉,每顿下饭的菜都是蔬菜,一顿饭也就一个菜,所以那时都会自己带些小菜去佐餐,比如辣椒酱,肉末酱,豆腐乳什么的,每周一次有肉吃的那一顿叫做加菜,一般都是做成红烧肉,那时吃起来,别提有多香了,到现在知友们聚会,提起当年的红烧肉还是感叹不已,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当年一起下放的知友全部离开林场了,发布到了社会上的各个单位里,那些年都忙,聚少离多,这几年我们都逐渐的又往退休的队伍里靠拢了,见面的次数就多一些了,说起当年那几年的知青生活,还是会回忆起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很多变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也充分感受着变化带来的崭新面貌和享受着变化带来的成果,那几年,看似耽误了,看似被裹挟在一种错误之中,但我觉得,有些事还真的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也根本颠覆不了,说是耽误,整个国家处在抓革命之中,不是整个的一个在耽误着吗,所以顺势而生也是自然而然的。

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种“耽误”有没有让你颓废,有没有让你再没有前行的信念,有没有让你再也没有梦想,再也不会思想。现在看来我们这拨人生活的都很好,这就很不错了。

        这就是一段历史吧,社会进程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恰恰处在这个阶段之中,就像抗日老战士一样吧,他们见证了那一段历史,我们见证了这一段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