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视觉上和心理上的
(2015-06-07 22:33:39)
今天的心语写的是
:“视觉的误差,会造成客观确认上的误差;心理的误差,会造成主观认证的误差。”这段话的起因是“影子”。
在公园拍照的时候,看到树影疏离很有意境,就拍了几张,回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想起以前看过一组图片,就是影子给人的错觉,因为角度问题,明明两人站的位置相差有几十公分,可看的人看到的影子两人却已粘在一起,像是接吻的样子。这些图片就是告诉你,视觉的误差,因为视觉的误差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以致“战争”。
又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我回妈妈家,妈妈说对面谁谁谁和谁谁谁闹意见了,我说为什么呢?妈妈说他们说是那个阿姨和邻居那个叔叔在操场散步,抱在一起了,叔叔家的阿姨看到就吵吵了。我一听就笑了,我就用我上面说的图片的事跟妈妈说,肯定是看错了,站的远又有一个斜角,两人就像贴在一起了,不会的,这毕竟是公众场合又离住房那么近,再说也那么大年纪了,妈妈说我觉得也不会。
我觉得这就是眼睛的误差引起的客观事实确认上的误差。我们往往相信眼睛看到的,而不再听别人的解释,以致于误会愈深。印度有句哲言
: 宁信人家说的不信自己看见的。
说到误差,最原始的意思会落在机械制造上,比如车床车零件,有个误差允许度,在允许范围内就不会出事,如果误差大了,就会出故障出危险。中国有句成语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一种误差是心理上的,说白了就是观念不同观点不同,说不到一起去,不但如此,还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也不是说谁高谁低,是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有误差,一方不理解另一方,又不肯去了解,只是以自己的明显有误差的判断去定义,结果是怎么也谈不拢。
这样由于“误差”而引起的误会我也经历了一次,让我耿耿于怀。我爸第一次住院的时候,一个朋友到广州办事,给我发短信说来看看我好不好,那时我爸的情况很不好,我也有些焦虑,又没请护工,根本离不开病房一步,所以我说不见了。
我原本以为我这样说作为朋友是能够理解的,朋友却说我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是偏激,而且不容你再做解释,说已经知道了。
这就让我觉得很可笑,你都不愿听人家说,只一意的按照自己想像出的模式去定义别人,那别人还怎么与你沟通呢。
这也许就是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吧,这就是认知上的误差吧,这就是心理上的误差吧。说起来,还真是很讨厌那种不容分说的持认定了什么就是什么的态度的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