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人写信吗
(2015-01-20 21:38:19)
标签:
书信通讯生活记录 |
分类: 随笔 |
毕竟,时下太多的沟通方式,太多的联系方式,太多的联络方法,哪一样,都比写信寄信来的快来的简洁来的没有负担。
那么,还有人写信么。自从程控电话普及以来,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话,离得再远的亲戚朋友都是拨几个号,就说上话了,信,就不写了,太慢。有了手机就更方便了,甚至可以当面发“纸条”,谁还写信。
这十几二十年来,我接触到的能算的上是信件的也有。在国外的同学,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会寄来全家福的照片,夹带着一张纸条,几句问候,感觉很温暖的。女儿以前供职的中青宝公司,在春节来临之前,公司老总会给每个员工的父母寄一份贺年卡,上面有对员工的认可也有新年的祝福,这样的“信件”,我很欣赏,还有就是网购,又一次收到寄来的衣服,里面有一封“信”,抬头是:“亲”,然后告诉你衣服的质量,怎么清洗和保养,并祝生活愉快,虽然信件是复印的,但也是商家的一分心意,带给顾客的是被重视被尊重的好心情。
记得在林场的时候,那时每周回一次家,偶然一次周末没有回家,周日晚回家回来的小伙伴就会带来爸爸的一封信,爸爸说周末还是要回家,家中的老人看一次少一次了,那时的爸爸才四十多岁吧,现在想来,爸爸的“家庭观念”还是很重的。如果没有爸爸信上的话,也许我就不会知道。
后来到了深圳工作,那时没有电话,联系还是靠通信。有同学跟着父母回了北方,保持联系的方式还是书信,通信比较多的应该还是姐姐,那时姐姐入伍去了湖南,通信的任务落在我的身上,替父母写信,说些家事,当然,后来都是姐妹之间的通信,顺便告诉父母一声而已。
后来,就真的不写信了。前两年,爸爸第一次生病住院之后,我突发奇想,想要给我的亲人,朋友都写一封信,把想说的话说一说,把一些事说一说,我那时想,这样的信也不一定发出去,也不一定寄给本人,就是写而已,或者,我就把写好的信集结成书,送给每一个我给写了信的人,拿到书的人肯定会看写给自己的那一封的,愿意看写给别人的也可以看一看,因为都是认识的人,可能能从写给别人的信中知道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事。可是,写信这回事,还真的是放下了就捡不起来了。这个计划也就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而我这一“奇想”,还是起源于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假如哪一天自己说走就走了,这个也算是一个告别的形式。
到了广州之后,和深圳的朋友拉开了距离,虽然博客微博微信电话什么的都一直联系着,但真的就有了通信的条件,我这么想。我说不妨尝试一下,在和朋友聊天时没有聊透的事,可以用信做一个补充,有些不好说的话就写一写,和小杨说了这个想法,得到认同,我试着发了第一封信,没想到,从广州到深圳要走九天,信到了收件人手上还是敞开口的,有点郁闷吧,小杨说她以前试过一次深圳同城寄信,走了二十天,真的不知道,这信到底是被压在哪里了。写信的兴趣也因此而被压抑了。
每天进进出出的,每每经过楼下大堂那一大排的信箱,就会看看标着自己住处门牌号的那个小格子,心里说不会有信吧,又说,不会有,因为没有信,就只能望信箱而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