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与摘记

(2014-07-11 23:46:40)
标签:

阅读

笔记

小说

《读者》

分类: 阅读札记

        有时候想想,阅读,也是出于对文字的喜爱,你看,就那些字,被不同的人拿来“组装”,就有不同的作品呈现出来,让人看的津津有味,不忍释卷,自己不能,但决不妨碍欣赏。

我一直喜欢看小说,是觉得有故事,可以看不同人的不同遭遇不同人生,也看一些散文随笔,像《读者》,就看了很多年,《读者》中很多文章都能给人启发,给人安慰,让人心静,也能得到各方面的一些知识,不做研究,“科普”足矣。

最近较忙,一期《读者》放在包里,都揣的卷边了,才看完,里面也有一些能划线的章节,摘记下来,共赏。

殳俏的《传统不死》里说:“忽然想起,有一次全家人去一间特别美味的小餐馆吃饭,吃完后正在享受悠闲惬意,先生突然问我:‘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我开玩笑的说:‘下次再来这间馆子?’‘不’他说,‘最幸福的是,今天我们带着孩子来这间餐馆,许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也会带这他们的孩子来吃同样的菜,并且依然觉得好吃,再后来,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也会来,餐馆依然在。一代又一代,没完没了。’

是的,一代一代,传统不死。”

总说幸福可能很简单,这一种对幸福的诠释,看上去也是简单的,但是“一代一代”就不简单了,现在我们总是看到一些餐馆或店铺“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个十年八年已经了不起了,哪找那百年老店去,能“传统不死”也是一种幸福。

董桥《藏书家的心事》:“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说那么回事了。倒过来说,女人看书也会有这些感情上的区分:字典、参考书是丈夫,应该可以陪一辈子,诗词小说不是婚外关系就是初恋心情,又紧张又迷惘,学术著作是中年男人,婆婆妈妈,过分周到,临走还要殷勤半天怕你说他不够体贴,政治评论、时事杂文正是外国酒店房间里的一场春梦,旅行完了也就完了。”

董桥说藏书家的事,连带说了这一大段书与人的关系,读来有趣,细想有理,这就是写文章人的高妙,看过让你会心一笑。

龙应台的《人生》:“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做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自我的选择很重要,选定了就不要摇摆,也不要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

 

我总是揣着一本《读者》在包里,是想什么时候爸爸有精神了我就读一段给他听,之前读过好几篇了,爸爸也听的津津有味,只是这段时间爸爸精神不是那么好,书都卷边了,也没读一段,看完了这本,我再换一本揣包里。这一本是2014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