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内涝何时了

(2014-05-16 00:41:57)
标签:

城市

排水

内涝

责任

杂谈

分类: 随笔

       今天(515日)央视的“焦点访谈”说了上周末深圳“大水”的事,这都上了央视的节目了,应该算是大事了,而我觉得关乎民生的事就是大事,不管有没有央视,上不上央视。

我到深圳三十多年,有过两次“水漫金山”的经历,第一次,是我刚到深圳的第一年还是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还是1981年吧,记不清了,那场大水是因为一场台风。那天,好像是夜里起了大风,我们早上起来看见路边的大树被吹到,那些简易工棚的棚顶都被吹走了,风是减弱了,雨还在下着,我们照常去上班,上班的地点在联检大楼,上班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直到下班出了联检大楼才知道,回宿舍的路都漫上水了,没有办法走,我们只好沿着铁路走,因为铁路是高出公路很多的,一直沿着铁路走到宿舍附近,不得不离开铁路下到公路上的时候,我们就只得淌水走了,水没到大腿,宿舍大院一楼的住户家里都进水了,我住在三楼,心里万分庆幸。

第二次是九几年,也记不清具体年份了,那年也是台风,大雨,上班的时候,风是小了,雨还在下,我骑着自行车穿着雨衣上路了,又是到了下班的时候就看见水已经上了马路了,平时回家的那条路已经不能走了,我饶了一条很远的路回家,自行车还是淹了小半个轮子,还好我家住的地方属于地势比较高的,附近的一所小学还是紧急疏散避难点。

九几年的这次大水,还让银行的地库受了水淹,保管箱都进了水。晚上的电视也播出了火车站有人用木板泡沫板帮旅客搬行李的。从那之后,就没有什么大的“水灾”,偶尔水浸也是特别低洼的地方。这是因为没有特大暴雨,有几次强台风到最后也都绕道擦边走了,因为有之前的经历,每次听到台风暴雨的预报还是会让我担心马路上水。

也就是那次之后,城市排水的问题凸显出来,新闻里也时常提到,我看到上下班经过的那条深圳河也被清理了。也就是那次之后,有很多关于西方一些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的资料都被“翻”了出来,让我们知道,国外有的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在一百多年前就很有规模,到现在都还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

有过这些教训的我们自己的城市,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排水不畅而引发水灾,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这次深圳的水浸地区主要是南山,坂田,龙华,属于深圳的边缘,这些地方的开发比深圳市区要晚一些,按说就应该汲取教训而做好地下排水系统,却没有!

在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被采访的是城市建设局的领导,是水务公司的人员和水务工程师,他们都说出了淹水的原因,知道的很清楚,那你们这些职能部门的人在水来之前都干什么了,说城市发展太快,难道排水不是应该跟城市发展同时并进的吗,难道这些不都应该在规划之内的吗,我觉得这简直是相关部门的失职。

那位年轻的工程师说深圳原来是一个小渔村,发展快,以至于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大意),好像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似的。关于小渔村的提法,早就遭到很多人包括原住民的反对,深圳是一个边防小镇才是正确的,小渔村,那是什么年代的事啊,现在排水不畅也要归罪与原来是小渔村吗。再说八几年九几年都发生多这样的事,难道还不足以引起重视吗,再说这根本就是应该和规划和建设同步的啊。

    “焦点访谈”最后说,这就是注重了面子,而没弄好里子,更没有打好底子,这种说法很客气了,要我说,只建饭馆不建厕所,到最后,还有什么面子可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