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风化雨润心田的《读者》

(2013-01-25 21:50:12)
标签:

《读者》

春风

细雨

心灵

阅读

杂谈

分类: 随笔

今年第一期的《读者》上个月就到了,还没有时间打开,陆续的第二期第三期也都到了,前两天回父母家,带回了这三本《读者》,午休时打开看,心里不觉“一惊”,怎么这么清晰呢?我的老花镜也配了好多年了,最近还觉得这镜子不给力,准备要提高度数呢。赶紧把另外两本也翻开看,都一样,没有差别,还是觉得不对,又找出了之前放在家里的去年的那几期,一对比,结果出来了,原来今年新的《读者》换了字号,字体明显的“长大”了。

这真是太好了。因为眼睛老花,看书要戴眼镜,渐渐的较小的字戴眼镜看也觉费劲了,而《读者》是我一直都在看的杂志,她的字号大了,我看起来就省劲多了,也不用因此而换眼镜了。

多年来,《读者》一直是我喜欢的杂志,也一直订阅,在喧嚣繁复的环境里,看《读者》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在烦躁困扰的时候看《读者》就有静心的作用,甚至在怀疑自己的时候,看《读者》都会让你重拾信心。

十几年前,有朋友说“你还看《读者》啊”,那时我已经看了十几年了,我说还看,朋友说她已经不看了,意思是没什么意思吧,还是觉得所选文章不太对胃口。可我一直看,我以为我就是一种习惯,每年年末订下一年的,这一年就月月从信箱里取出来,慢慢看。

《读者》是一本薄薄的杂志,但她所选的文章就是可以让你静静的看慢慢的看,不急不躁,让你可以选择一种安静的生活方式,选择一种正面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环保,这样的文章常常有,让你知道一些人一些事,我就是在《读者》上知道了梁从诫先生,知道了他是如何倡导和推行并身体力行的做环保,也是通过《读者》我参加了“自然之友”这个环保组织。

比如感恩,《读者》里关于友情亲情和感恩的文字也很多,有一个说一个孩子在海边把搁浅的小鱼一条条的放回海里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我写了一篇《我愿是条小鱼》的短文并用电子邮件投给了深圳晚报,深圳晚报竟也刊登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投稿,这件事让我高兴的地方不是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而是这个第一次跟《读者》有关。

《读者》陪伴我走过三十年,我也看着她三十年的成长,从刊物的更名到广告的刊登。记者师永刚为《读者》写了一本书叫《读者时代》,在这本书里,他把《读者》从创刊到辉煌的路程做了一个探查了解和总结,书中说到的很多事我都从《读者》上看到,这本书是让我知道了她的所以然。

创办《读者》的几个编辑和现在《读者》编辑部的编辑们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是他们孜孜不倦的锲而不舍的不变初衷的为广大读者奉上最淳朴最健康的“五谷杂粮”,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却最能清洁我们的心灵。

几年前,《读者》的版面做了一些调整,有些文章的标题和某些分隔线用了色彩,而且每一期的颜色都不同,有一期用了黄色,看上去特别不清楚,基本看不见,我给《读者》编辑部发了一封邮件说了这个事,我说不知道是因为我的眼睛老花还是因为我的干眼症还是因为这个颜色就是这样难以辨认,反正是看不清楚,编辑部没有给我回音,但是,这个让人看不清字的黄颜色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事让我很感动,没有回音那一定是他们太忙了,我知道他们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事情做了,解决了,这就很可以了。像今年更换字体这事儿,编辑部也没有发任何的“通告”,也没有说他们为了什么什么的更改来表功一番,但事情就是做了,这能不让人感动么。

《读者》就是这样,像化雨的春风,那雨,则“润物细无声”,这三十年的浸润是没有什么可以比拟的。从《读者》里可以阅读历史,可以知道国家的翻天覆地,也可以知道很多政治经济百姓的事,用平静的做普通百姓的信念,去感知更广阔深远的事件,任熙攘之世熙攘,我用“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的心态生活,这是《读者》给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