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半年看的几本书

(2012-12-27 23:36:22)
标签:

阅读

林青霞

张爱玲

小说

随笔

分类: 阅读札记

爱看小说的毛病还是改不了,每年除了看些杂志或其他的书籍之外,看的多的还是小说,不管怎么样,时间多少,总要看上几本,上半年忙忙碌碌的没怎么看书,下半年还是忙忙碌碌的,比上半年多看了几本。这个月上半月收拾凌乱的家,看到好些买了还没看的书,静静的“呆”在那,它静静的等我翻越,我等着有空就静静的看它。

Slan介绍并借我看的四本书,严歌苓的《赴宴者》,艾伟的《风和日丽》,朱崇山的《风中灯》,浮石的《青瓷》。

看小说就是看故事。《赴宴者》说的是混迹于各个酒楼宴会的“蹭饭者”,这样的事儿也曾听说过,这回,被严歌苓写到书里,这个不请自来的“食客”,还需要胆识和技巧呢,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所谓饭局,里面却还有那么多猫腻,别管是多么大的名堂,还是有令人发指的龌龊。

《风和日丽》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这部小说已被拍成电视剧并已播出,我觉得还是看原著会比较好。书名是叫“风和日丽”,但主人公的命运却曲折婉转,坎坷重重,不如人意,只有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在把一切都看开之后才有这风和日丽。

《风中灯》说的是“八十年代初香港金融界面对‘九七’香港回归祖国而掀起的惊涛骇浪。小说通过华商孔氏同英资杜氏两大家族五代恩怨宿仇、悲欢离合、曲折坎坷,描述了香港百多年来漫漫的恨海波涛。”小说故事性强,却不是太扣人心弦,作者是早已闻名的老作家,但最近才知道作家朱崇山是我们单位里一个同事的父亲。

《青瓷》,我是先看了电视剧才又看了原著的,感觉原著写的更真实,电视剧的改编还是遵循了那种“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很多情节都被美化了,虽然觉得挺美好,但看原著会觉得更真实。《青瓷》说的是拍卖行的事儿,这个,过去知之甚少,而作者从拍卖行入手,写了更多人性的东西,蛮有看头。

《嘎达梅林》也是买了一段时间了,当初看到有这个电视剧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朱苏进写的,逛书城的时候看到朱苏进时,就买了这本《嘎达梅林》。以前看过朱苏进的一些作品,印象深刻,这本《嘎达梅林》也还是很有“力道”,最感人的是牧民对草原的热爱和不惜用生命去保护它。

《我不是潘金莲》,作者刘震云说“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撒米,一千个人在后边拾,还是拾不干净。”当初在微博里看到朋友提到这本书说这本书是一口气看完的,知道有意思,就在网上买了来,果然一口气看完了。真的有意思,怎么有意思,我就不说了,还是自己看比较有意思。

张爱玲的《小团圆》,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梁文道就在“开卷八分钟”里介绍过,我最近才看。书的内容提要是:“《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心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入心的滋味,故事中的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一点深度都没有。

林青霞的《窗里窗外》,朋友看完这本书跟我说,林青霞写的没有演的好,还说了一句什么我没记住,大意是美女只是美女而已,写东西的功力还是不够。我倒是觉得林青霞的文字还是真诚和自然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把自己想写点东西的愿望实现了也就行了。文字的一大功能就是记录,把经历过的事记下来,把自己的感悟与影迷和读者分享这就很好了,我还是很喜欢这些文字的。

《我住宝岛一村》,作者是台湾电视教父、“综艺鬼才”王伟忠。这本书是他平日写专栏的文章结集,文中多有调侃,读来每每会心一笑。还有怀旧和亲情,读来也觉感人,文中更有很多“小道理”,看一看,有同感也被提醒。

《夜夜交际的猫》是一位兽医写的关于猫的故事,读来颇觉有趣,也增加一些养猫的知识。

《写给90后的家书》是我同学东东的弟弟写给女儿的家书,从这些家书能够看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以及各个方面的细心指导。

还有一本《此去经年》,之前专文说过,这里不再罗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