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之中的见闻
(2012-09-04 22:00:22)
标签:
出行义乌景德镇见闻旅游 |
分类: 随笔 |
八月份的义乌、景德镇之行,算是朋友的邀约。在决定出门日期之前正好看了央视的“远方的家”,有三集是说景德镇的,而我多年前与车友自驾游从景德镇匆匆路过,很不过瘾,一直都还想再去,这一下,也算是达成心愿了。
飞机在义乌降落之后,已经有风有雨了,正是台风“海葵”的前奏,我们乘了一个私家车,司机说要50元,还说乘出租车也差不多这个价,我们还是坐了他的车,司机又拉了两个客人来,又说“打的”也是要拼车的。后来在义乌两天,果然遇到几次拼车的情况,我觉得这“拼车”挺好,节约能源。
原来也并不知道“义乌”这个市名的来历,刚到义乌的那天傍晚,在酒店周围转悠,转到了“孝子祠公园”,在公园里转了转,看到一个石碑,知道了“义乌”的来历:“据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孝,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义乌,皆以孝子故。’义乌县名即源于此”。
现在的义乌以小商品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到这里来进货的商人络绎不绝,这些商人里面不乏外国人,所以在小商品市场的售货员都会一些英语,跟“老外”交流没有什么障碍。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分五个大区,区与区之间有免费中巴连接,你若都想逛一遍,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一搭上当地的车就跟司机打听到哪个区比较合适,司机给出的建议后来证明是很好的。
小商品市场的配套设施很到位,有专门的快餐厅,也有拿着快餐上门兜售的,坐在店里就有饭送上门来,就餐的问题很好解决。银行也就在一楼,购货的人带的钱不够了可以随时去取,极方便。朋友就是去进货的,陪她到银行取现,我看到前面有的人离开柜台的时候就那么举着几捆钞票走了,都不往袋子里放,看来是很安全的,打消了我之前“战战兢兢”的疑虑。
在义乌呆了两天之后往景德镇,xiaop很先知先觉的一大早跑到长途车站买了票,然后回酒店吃早餐,不紧不慢的收拾了行李再去搭车。到了车站等待的时候才知道很玄,如果按我的想法到了再买票可能就走不了了。一个车站行李房的小伙子说以后再来就找他总能买到票,还便宜,聊了一会儿之后,知道了这些长途线路是都“包”了出去的,谁谁谁包了这条线,那就只能他来跑,包一条线路几百万吧,也有上千万的。
长途车到了中途停车吃饭,一个不留都下车,不管你吃不吃都得下来,天上下着大雨,餐厅里服务员吆喝着“吃饭先买票吃饭先买票”,不买票吃饭的还不让在餐厅里坐,有许多自己带了吃的的,不吃饭就那么站在门口,过了十几二十分钟的样子,才让这些不吃饭的人上车了。我当时想难道现在还有曾经听说过的“强买强卖”么,待上得车来,听乘车的当地人说现在好多了,要在过去,你不吃饭会挨打的。
车到半路就有状况了,原来说这趟车是不走高速公路的,可我们一直在高速上跑,问了乘务员才知道,因为大雨,进景德镇的路被水淹了,只有这条高速路能够进入市区,这个大雨竟还是台风“海葵”的尾巴,虽然风已息了,但在我们到景德镇的前一天下了一天的大雨,城中多处浸水,我们从第二天的新闻里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不过我们运气好,没有被水围困,也没有耽误我们任何事情。
到了景德镇之后的许多事大多在之前的博客里表达了,说过的就不再重复。在景德镇转悠的时候有“瓷器这水是越淌越深”的感觉,而景德镇的人更都是“潜伏”的艺术家,我们每天打车,每一个司机师傅都能就瓷器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们就像“包打听”一样东问西问,而每每都有收获。
去三宝村的那天,一上出租车师傅就说搭不到回头客,所以要加10元钱,我们说那回程我们怎么办呢,师傅说不要紧,你就叫村里人帮你叫车就行了,有“黑车”。果然是这样,回来的路上和这个私家车的司机聊,就聊到了艺术,现代的当代的,在瓷器上怎么表现的,在瓷板画上又是怎么表现的,工艺美术师是怎么回事,艺术家又是怎么回事。说着说着就知道了,师傅就是艺术家,有自己的工作室,家居面积有500多平方米呢,平时都在家里画画,这回是她的侄女打电话他才“出山”来给我们做了一回司机。
不过听这师傅的话,他也是广交朋友的,有收藏瓷器艺术品的可以到他家里去,买作品,管吃住。
这次的出行,很轻松,机票酒店都是女儿在网上给订好的,不赶时间也没有什么压力,只是看和听,该出手时就出手,感觉很有收获,这个收获并不仅仅是具象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