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说点酒话
(2012-04-19 11:16:50)
标签:
喝酒酒话黄酒红酒微醺杂谈 |
分类: 随笔 |
前几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晓梅家看她那个刚满月的小孙女,晓梅按风俗习惯煮了黄酒鸡给我们吃,按说那黄酒也没有什么度数,又在锅里煮了又煮,可还是把我给喝的晕乎乎的。吃完酒还聊天做手工,给宝宝做了几个小玩意挂在宝宝车上,出了一身汗这才离开,下午五点多回到家,晕乎乎的感觉又卷土重来,困倦的不行,正好女儿打电话来说不回家吃晚饭,我便一头“栽倒”,一觉睡到第二天。
学会开车之后,就不怎么喝酒了,越不喝越不能喝,才知道,这个酒量是练出来的,用则进,废则退。学开车之前,逢年过节喝一点,有高兴的事了喝一点,参加喜庆活动了喝一点,有时候家里做了可口的菜了也喝一点,渐渐的就可以多喝一点了。
虽然酒也喝了一点,但让我说什么是好酒,还说不上来,只知道有的酒喝着顺口,有的酒辢嗓子辣心。偶尔也有喝多了一点的时候,就天旋地转起来,感觉很不好,而喝酒喝到感觉最好的时候还是那种“微醺”状态。
曾经看过朱苏进的一篇随笔,有一段就说到喝酒,说喝酒的最佳状态就是喝到微醺。以我看处在微醺中的人,都是脚步“轻浮”,像踩在棉花上,精神比较放松,话匣子拉开一半,流淌出的都是如珠妙语。看同桌之人也都朦朦胧胧有些美感,据说,这种状态有点儿妙不可言。
因为开车,就不怎么喝酒了,有时同学聚会有人就会专门嘱咐一句:别开车来啊,可即使不开车,也喝不了多少,酒量也和人一样已经退休了,这么说吧,就一口,就有“晕”的感觉了,这样,就有人提议“以后喝红酒”,可红酒也是酒,喝多了也会晕。
去年到武汉看樱花,与惠玲同行,从武汉返回的时候,我们带了几根卤鸭脖,开了一瓶红酒,在火车上慢慢享用,卤鸭脖很辣,正好用红酒缓解,就是这样,也没喝多少,红酒也还是酒,现在真的是不胜酒力了。
不过,这酒呢,还真是一种能兴奋神经的饮品,我家楼下一家小菜馆,菜品比较地道,常常客满,也就常常有借着酒劲“吆五喝六”的声音传上来,尤其夏天的夜晚,冷不丁的听到摔酒瓶的声音,还有推推搡搡打架拉架的声音,那种酒精激起的兴奋有时就传导上来,会让我扒在窗台往下看,当我跟女儿报道楼下“酒况”的时候,女儿会不冷不热的说一句:你怎么跟小孩似的。
喝酒喝成那样就没意思了,有时候还会把最初的美好氛围给破坏掉,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弄不好还老死不相往来了,有啥劲呢。酒有度数,喝酒也要讲究个度,喝到微醺便是最好。